热线:0571 - 85053715
邮箱:609515464@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金融频道 > 行业资讯
北京文化泛娱乐收效甚微 爆款电影难掩巨额商誉隐患
发布时间:2019-11-21 15:24:20 Thu   

在A股影视公司中,北京文化近年来因连续押中爆款电影,颇受投资者关注。

不过,除爆款电影外,北京文化今年上映的其他多部影片票房欠佳,《直播攻略》票房甚至不到20万元。今年上半年,在未确认《流浪地球》票房收入的情况下,北京文化还出现亏损。爆款电影之外,北京文化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

连跌之下持续减持

北京文化近期引起资本市场关注,是因为其股东频繁的减持行为。11月至今,北京文化先后发布了两份公告,内容均与股东减持有关。

11月2日的公告显示,持有北京文化5.31%股份的股东新疆嘉梦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431.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减持理由是股东自身资金需要。11月14日的公告则显示,北京文化近日收到股东西藏金宝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减持计划实施进展告知函》,西藏金宝藏拟减持北京文化320万股,截至2019年11月8日,其减持计划已实施过半。

最新信息显示,新疆嘉梦、西藏金宝藏分别为北京文化第四、第三大股东。2019年以来,北京文化频繁发出各类减持公告,其前五大股东中的四家减持了公司股份,部分股东甚至多次减持。如北京文化先后于2019年4月、2019年8月公告了第五大股东西藏九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减持计划;北京文化第一大股东华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则因信托计划期届满,多次被动减持了公司股份;而西藏金宝藏除前述主动减持行为外,此前还曾因为质押股份涉及违约,被债权人实施违约处置导致被动减持。

在多名大股东的连续减持下,北京文化股价不断下跌。Wind数据显示,2019年1月2日至2019年11月15日,北京文化股价下跌27%;而从2018年1月5日至2019年11月15日,跌幅则达45%。11月20日,北京文化收盘价仅有8.33元/股,处于近5年来的低谷。

如果将时间轴拉得更长,北京文化股价其实自2016年以来一直处于震荡下跌状态,不过期间北京文化股价因爆款电影《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上映,先后3次出现短期大涨,但不久后又陷入大跌,这也让北京文化受到了依靠爆款电影炒作股价的质疑。

爆款电影之外

北京文化原是一家以旅游景区运营为主业的企业,近年来逐渐向影视文化业务转型。2017年以来,北京文化连续押中多部爆款电影,使其在资本市场名声大噪。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16年至今,北京文化上映的22部影片票房共184.3亿元,其中《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三部影片票房达134亿元,占比73%。2017年,《战狼2》一部电影带来的收入占到北京文化总收入的23%;2018年《我不是药神》的收入占北京文化总收入的21%;而2019年的《流浪地球》更是给北京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19年上半年,北京文化营业收入仅6211万元,同比下降80%;扣非净利润亏损5368万元。这是北京文化近10年来首次交出亏损中报,原因是受影视文化行业政策、市场环境以及公司影片上映排片档期等因素影响。不过,到了第三季度,北京文化确认了《流浪地球》的收入,使得电影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前三季度北京文化营业收入达7.05亿元,同比翻番;扣非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2019年第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达6.43亿元,同比增长1195%;扣非后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9480%。

然而,《流浪地球》的奇迹并未能延续下来。除《流浪地球》外,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还有《妈阁是座城》、《跳舞吧!大象》、《直播攻略》等影片上映。猫眼电影数据显示,《妈阁是座城》、《跳舞吧!大象》累计票房分别为5038万元、3925万元,而《直播攻略》票房仅有14万元。另外,北京文化称其参与了影片《攀登者》的投资、营销和发行,该片在今年国庆节期间热度颇高,截至2019年10月7日票房达8.23亿元。但北京文化当时公告来源于该片的收益仅有70万元-100万元,可见北京文化在该片中所占的份额并不高,能够获得的收益也十分有限。

“国内的影视公司还是以项目制为主,业绩的波动性很大,这是客观存在的,往往一两部剧,对公司业绩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现在行业一些龙头公司,其实并不会过分追求那些极致的爆款产品,主要是通过做精品并提升数量,来确保业绩的稳定性。”华南地区某大型券商分析师金集(化名)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金集认为,爆款电影带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可遇不可求。但如果一家影视公司的产品数量提升,各种类型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口味;同时适当降低对单部作品的投资比例,去投资更多的项目,这样就可以适当分摊业绩上的波动,减少对爆款产品的依赖。

全产业链布局收效甚微

北京文化从旅游业起家,如今虽已转型为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主的上市公司,但北京文化并不满足于此。近年来,北京文化一直在尝试扩展除影视以外的其他业务,在各类公告中,北京文化给自己的定位也是“全产业链文化集团”。

目前,北京文化旗下产业包括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综艺等多个板块。但单从收入构成来看,北京文化的全产业链布局成效并不明显。以2018年为例,北京文化12亿元收入中,来自电影、电视剧网剧的收入分别为5.16亿元、5.18亿元,合计占其营业收入的86%。而经纪业务仅占其总收入的6.3%,新媒体业务占0.2%,旅游景区业务占比7.1%。与2017年相比,2018年北京文化综艺收入、影视经纪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均有所减少。另外,由于北京文化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潭柘寺、戒台寺自2019年6月1日起交予北京市门头沟区旅游委自主经营管理,因此2019年北京文化旅游收入很可能也会出现下滑。

“跨界、向全产业链发展其实很多行业很多公司都在提,但是转型本身是很难的,因为现在几乎每个细分领域都巨头林立。”金集对记者表示。金集认为,国内大多数影视公司都想往全产业链发展,做成泛娱乐企业,但想要在一个新领域和其他同行竞争,就需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原有的基础业务可能会有一点帮助,但是在整体的竞争中还是会吃亏,这也是跨界很难成功的原因。

实际上,从北京文化近年来的投入情况来看,除电影电视剧外,对其他产业的投入并不多。比如在旅游板块,北京文化其实一直在“做减法”。除潭柘寺、戒台寺属于特殊原因外,2016年6月,北京文化在经营权未到期的情况下提前归还了灵山景区经营权,并出售了旗下的龙泉宾馆。在综艺节目板块,2016年,北京文化曾参与制作《极限挑战》等五档综艺节目,但此后其参与制作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少,北京文化此前投资制作的《开心剧乐部》仅在2017年播出一季,2018年再无下文;《高能少年团》在制作两季后,2019年也未见续作播出。

另外,北京文化于2016年4月完成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28.94亿元,其中原定用于对全资子公司艾美(北京)影院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增资3亿元。艾美投资主要经营电影院业务,不过,北京文化最终并未对艾美投资进行增资。2018年,北京文化以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管理效率为由,将艾美投资100%股权出售,虽然增加了公司年度净利润707.7万元,但也意味着放弃了影院业务。而原定投向艾美投资的3亿元,最终被变更用于对影视项目《封神》的前期开发及第一部分投资。或许是在爆款电影上的成功让北京文化尝到了甜头,北京文化如今正斥巨资打造《封神》超级IP项目。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当年年底,北京文化对《封神》IP的累计投入已经高达3.58亿元。面对难以预料的影视市场,这无疑是北京文化的一场豪赌。

巨额商誉埋隐患

在全产业链布局收效甚微的同时,北京文化还不得不面对影视主业下滑带来的风险。

2016年4月,北京文化非公开发行募集28.94亿元资金,其中13.5亿元用于收购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00%股权;7.5亿元用于收购浙江星河文化经纪有限公司100%股权。世纪伙伴主营业务为电影电视剧出品制作,包括影视策划投资制作、娱乐营销、广告运营、艺人经纪等模块;星河文化主要业务包括艺人经纪、影视文化艺术活动组织策划等。北京文化收购这两家公司,是为了扩大其影视文化产业规模,使得其影视文化产业链更加完整。

在收购两家公司时,北京文化与两家公司相关方均签署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业绩承诺期均为2014年-2017年。其中,世纪伙伴在承诺期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000万元、1.1亿元、1.3亿元、1.5亿元;星河文化承诺期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970万元、6530万元、8430万元、1亿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两家公司均完成了业绩承诺。

但是,对赌期刚过,2018年,世纪伙伴、星河文化的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下滑。尤其是星河文化,2018年净利润为6967万元,同比下降21%。2019年上半年,两家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出现断崖式下跌。其中,世纪伙伴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锐减至73.9万元,净利润为-706万元;星河文化营业收入为1448万元,净利润为223万元,均远低于上年同期。两家重要影视子公司的业绩下滑,势必会影响北京文化整体收入和利润;而北京文化收购这些公司时所形成的巨额商誉,也存在减值风险。

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北京文化投资世纪伙伴形成的商誉为8.34亿元,收购星河文化形成的商誉为6.41亿元,再加上其他收购形成的商誉,北京文化商誉账面原值高达15.88亿元。即便世纪伙伴与星河文化上半年业绩出现断崖式下滑,但北京文化暂时还未对其计提商誉减值。“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业绩对赌没有完成,计提商誉减值的概率比较大;但如果对赌期已过,即便收购标的业绩大幅下滑,通常也不会计提商誉减值。”有资深投资人对记者表示,是否计提商誉减值,主动权其实掌握在公司手中。

“有些公司如果想做一下业绩‘大调整’,也有可能一次性计提减值,2018年A股很多公司就出现了这种现象。”该投资人表示。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编辑:张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