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新政执行4个月来,房价非但没降,反而出现上涨,只有地价出现了明显下降。聪明的房企们一方面依然死咬房价不松口,另一方面却趁着地价低迷期大肆抄底。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7月份以来,全国知名房企投向土地市场的资金已经高达300亿元,其中二三线城市成交量明显高于一线城市,而国企再次成为拿地主力。业内人士认为,二三线城市已经成为各大房企主要发展市场,今后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二三线城市中。
40天砸出300亿元
8月2日,北京CBD包括中服地块在内的12个地块竞标正式启动,吸引了中信、富力、万达、远洋、SOHO中国等知名房企,参与竞标企业高达61家。竞标盛况让人无法将其与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联系到一起。
如果说CBD12个地块大受欢迎是因为商业用地性质的话,住宅土地市场的一组数据依然能表明新政导致的成交量严重下挫,并没有影响到各大房企跑马圈地的热情。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以万科、华侨城、绿地等为代表的标杆企业积极扩充土地储备。7月,全国103个重点城市共成交住宅用地377宗,环比增加11%,同比减少4%;成交土地面积2312万平方米,环比增加9%,同比增加14%。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0日,7月份以来,万科、华侨城、远洋地产、保利地产、中粮地产等20余家知名房企,在全国10多个城市拿下60余宗土地,总资金投入高达300亿元。
其实,从5月份以来,各大房企就已经开始悄然布局土地市场,频频出现在二三线城市的土地竞标中。以地产龙头企业万科为例,仅5、6两个月就拿下了12个项目。
更值得注意的是,拿地房企中,国企再次成为主力。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新政出台后,京、沪、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成交的总价前十名地块中,国企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重。其中北京、上海分别有9块土地为国企开发商获得,其中分别有3家为央企(或央企参与),其余6家为地方国企;而深圳和广州的稍低,分别为6家和5家。
地价明显下调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7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其中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3%,涨幅比6月份缩小1.1个百分点,环比与上月持平。
这样的数据让苦等房价下跌的普通置业者很是沮丧,新政调控4个月,虽然房价不再大幅上涨,但普遍降价的局面却依然未能出现。
与房价的坚挺相比,地价却出现了明显的下调。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新政百天之后,住宅用地楼面均价稳中有降,与4月均价基本持平,较6月有所下调。7月,全国103个城市住宅用地平均楼面地价1570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4%,同比下跌5%。
据北京市国土局透露,自今年3月北京市出台土地新政后,土地楼面价已降至万元以下,降幅达26%。
8月4日,上海罗店的两幅低密度住宅板块以“罕见”的低价格成交,不但区域土地价格水平已从去年的约912万元/亩回落至850万元/亩,而且成交现场无人竞价。最终,远洋地产以最高挂牌价的方式直接“低价”获得该地块。
各房企谨慎扩张
虽然看起来各大房企拿地气势颇为壮观,但细看万科、远洋等企业的拿地策略,其实是谨慎有加。
远洋地产行政总裁李明表示:“2010年远洋地产将重点在沿海和沿江两条线进行战略布局,加速开拓新的市场,我们对中国楼市持续向好的预期没有改变。”在李明看来,宏观调控将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远洋对土地资源依然高度重视,但会按照市场规则去参与,远洋在上海低价拿地就显示出其谨慎态度,也证明远洋地产低价吸纳土地的行动可能刚刚开始。
同时,万科也明确表态,去年公司坚持“宁可错过,绝不错拿”的原则,避开一线城市的激烈竞争,新获项目主要位于房价上涨少、自住需求占主流的二三线城市,今年仍然会坚持不追高拿地的原则。万科总裁郁亮表示,万科会在房价上涨时拿些风险小的地块或在二三线城市寻找机会。
中铁建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下半年一方面不会放弃北京这样一线城市的优质土地,另一方面也会寻求二三线城市的潜力地块,但也不会追高拿地。
加速二三线布局
从这几个月的拿地策略看,各大房企明显侧重于在二三线城市拿地。
阳光100执行总裁范小冲表示,转向二三线城市既是房企主动选择,也是迫不得已。他表示,一方面一线城市土地供应有限,另一方面一线城市高企的地价和房价,开发风险都明显高于二三线城市,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对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是利好。
21世纪不动产市场部总监林蕾预计,“下半年一线城市土地市场仍将维持低迷态势,而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则会相对活跃”。
另有部分企业则寻求新的突破渠道,比如技术、品牌输出。如上海中凯地产近期就宣布,公司将转型成为中国首家专业房地产“代开发”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