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创下28个月新高,引发网民热议。不少网民认为,11月的数据说明宏观调控还没有到位,会加深对通胀的担忧,由此看来近期加息可能性仍然很大。
食品价格飙涨成主要推手
“近来物价上涨,尤其是以食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给普通百姓带来了较大压力。不仅催生了‘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油你去’‘煤超疯’等网络热词,也催生了囤货抗涨的‘海囤族’和节省开支的‘抠抠族’等。”网民“阳信人”说。
“从长期来看,一方面粮食连续七年丰收使得国家有充足储备可以有效保证供给;另一方面蔬菜水果等食品生产周期短,对宏观调控的敏感度较高,国家可以运用市场、法律乃至行政手段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供给,稳定价格,因此不必过于忧虑。”新浪网友认为。
股市承压
“CPI数据创出新高,宏观调控可能会进一步加强,这对股市将形成压力。压力来自于二个方面:一是美国施行扩张的经济刺激政策,不可避免将对我国形成实际性的通胀输入压力,也就是说,明年我国的通胀压力主要是国际大宗商品产生导入性通胀压力,不是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因此调控难度更大。二是11月CPI达到5.1%的超预期增长,可能对投资造成恐慌,或者说是增加市场的恐慌,A股的投机性一直很浓,恐慌情绪有可能造成股市新一轮暴跌。”新浪网友“旺仔”认为。
网易网友“高雪山”认为,本周最大利空板块就是银行板块,因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得银行可以发放贷款额度减少。由于货币紧缩将使得银行明年贷款额度小于今年,为此中期不看好,而银行股权重较大,为此大盘很难上涨。还有一个就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如果管理层把抗通胀放在首位,成品油则不一定能随原油价格上涨而上涨,那么石化双雄未来业绩将会打折。最后就是调控预期使得房地产上涨艰难。在这么多因素作用下,大盘很难上涨,如果出现盘整最终就是久盘必跌。
货币政策应转向抗通胀
有网民认为,必须靠货币政策控制通胀,而加息对整个经济增速的影响非常有限,却是控制通胀预期最明显、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加息可以防止蔬菜等价格的上涨变成所有商品价格的上涨。
未来调控可能会更加密集。流动性不可能一步调控到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很可能有进一步调控措施出台。从11月份的数据看,到现在还没有调控到位,因此公历新年前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新浪博主“谢逸枫”认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本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确定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搭配”或许预示着,明年中央会更多着墨于防通胀和调结构,对经济增速可能会淡化一些。控制通胀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记者史丽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