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消息,全球前十大投行去年的利润同比下降了近四分之一,降至1670亿美元。
前十大投行去年的职员人数为66000人,同比下降了10%,相当于经济危机前的雇员水平。
与此同时,国内投行依靠天时、地利的条件力压海外投行,争夺了A股IPO的大半阵地。尽管如此,作为外来和尚的外资投行并未放慢布局中国市场的脚步,激烈的角力刚刚开始。
内地海外 投行业绩两重天
投资银行业独立研究公司数据显示,全球前十名的投资银行2010年利润下降了近23%。据统计,2009年十大投行利润为2190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利润较上一年也有过大幅下降,十大投行总收入从1830亿美元下跌至1240亿美元。而2010年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股票和咨询业务收入比重的大幅下降。
与冷清的海外市场相比,国内的投行市场可谓是这边风景独好,特别是IPO业务分外亮眼,也成为了众多投行的核心业务,Dealogic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共有1438家公司完成了公开首发上市,即IPO,融资总额达2802亿美元。中国企业共完成IPO项目491项,总融资规模达到1068.75亿美元,募集金额占全球IPO市场的38%,超过了美国和欧洲融资总和,融资额度和IPO数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据统计,沪深交易所IPO发行总额达到721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和中国香港。深圳、上海、香港三市证券交易所的IPO融资额相当于美国各大证交所IPO总额的3倍,达到1200亿美元。
而在投行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并购业务中,2010年全球并购交易额的三分之一来自于新兴市场的贡献,新兴市场并购额度达到8063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了76%。
由于牌照的限制,外资投行在中国的业务还处于长期战略布局阶段,在短期很难见到客观的利润。目前,仅有高盛与瑞银两家合资公司获得了综合业务牌照,其余合资券商的业务资质大多仅限于证券承销领域。
2011年的国际板也理所当然成为了众多外资银行“东方战略”的重要战役,摩根大通投行亚洲副主席、中国CEO方方告诉记者,对于将要推出的国际板抱有极大期望,国际板的到来既能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同时,中资金融机构可以有机会为外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Dealogic数据显示,2010年摩根大通在亚洲承销业务净收入5.496亿美元,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同期,在中国跨境并购交易排名中,也以1110亿美元的交易额位居第一。数据显示,2010年摩根大通全年净利润174亿美元,同比增长48%,收入1048亿美元。
信托牌照 不能说的秘密
日前,摩根大通与富达欲在华申请信托公司牌照的传闻愈演愈烈,同时,传出汇丰控股也表示着手考虑寻找合适的信托合作伙伴。
就此传闻,记者电话联系了三家投行,三家的反应比较相似,均是不置可否地表示不方便对此消息做任何评论。
无风不起浪,即便没有得到确定的回应,外资投行进入信托业的意图几乎没有人怀疑过,目前,国内共有55家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有着比商业银行更为宽松的监管环境,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去获得丰厚的利润,其经营领域、金融服务范畴、投资标的都更加灵活。
目前,外资投行中,仅有摩根士丹利一家获得了内地信托牌照,与国内机构的合作机遇催生了这块唯一的外资牌照。2008年,杭州工商信托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摩根士丹利得到了银监会的批准,由于相关政策规定,外国投资者在信托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0%,因此,最终摩根士丹利仅持有杭州工商信托19.9%的股权。不到20%的持股比例也就意味着,外资银行在加盟国内信托公司之后并没有太多的经营控制权。
信托牌照不好拿,拿到了又没有太多话语权,为何众多外资投行还是要勇闯“华山一条路”呢?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信托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申请信托牌照跟目前外资投行联手本土券商的初衷很相似,一方面希望能够打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希望扩展自己的投资领域。目前,拥有信托牌照可以从事的领域包括资本市场、产业市场及货币市场。
通常情况下,银行只能涉及到货币市场的投资,而券商则只能投资资本市场,PE/VC仅对产业市场有投资权限,而拥有信托牌照则可以同时拥有这三个方向的投资渠道,从而带来多样化的财富管理产品。
另一方面,信托牌照的稀缺性无形中也成为了动因之一,长江证券(000783,股吧)金融行业分析师刘俊告诉记者,目前,全行业只有五十几张信托牌照,也没有再发行的明确迹象。
摩根士丹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借助联合的机会,很快介入了中国市场比较成熟的房产信托、证券投资信托等,并且利用海外的经验优势和先进的风控管理,在私募股权投资信托等方面也相当游刃有余。
刘俊强调说,对信托牌照的渴望除了与全牌照架构的战略有关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近年来内地富裕地区以私募基金为主的财富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信托公司客户包括难以在银行体系中获得资金的民营资本,以及寻求高收益的富裕家族,外资投行可通过获得信托牌照来积累这部分客户资源。
人事变动 布局中国市场
兵马未动,“将相”先行。去年以来,海外投行的人事变动一直处于高频状态,对于中国的人脉布局也逐渐明朗,对于未来的策略从人脉布局上也可略知一二。
今年3月,华尔街老牌银行瑞德集团宣布任命阎兰为大中华区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及总裁,并且常驻北京,瑞德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Kenneth M. Jacobs表示,阎兰的丰富经验将有助于集团进一步服务中国不断增长的并购市场,同时体现了集团参与这一重要经济区域发展的强烈决心。
2010年以来,高盛从德意志银行、瑞银证券、里昂证券、中金公司、国信证券等机构前后挖来二十余位A股、H股分析师,其中包括中金策略、煤炭、机械与保险等行业高级分析师。
去年12月,摩根士丹利与杭州市政府签署备忘录,合作设立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并在杭州成立股权基金管理总部。
此前,摩根士丹利任命原任杭州工商信托CEO现任董事总经理杨凯,出任摩根士丹利华鑫的CEO。据了解,杨凯具有丰富的合资金融机构管理经验。随后,摩根士丹利便开始积极构建参与股指期货的通道,并且着手与华鑫期货进行业务对接。
同样在去年,中金公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贝多广重新回到了老东家摩根大通,曾任摩根大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贝多广的回归,对于摩根大通来讲颇具深长意味,大力发展投行业务的目标也相当明确,2010年4月,摩根大通获选中国农业银行IPO的H股主承销商。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兼CEO邵子力表示,摩根大通在拓展投行业的同时,计划5年后在环球投资银行业的市场份额达到10%,其中,将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作为重点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