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需要更谨慎
数次加息和提准之后,中国彻底告别了流动性极度宽松状态,目前银行间资金面相对稳定而企业资金似乎比较紧张。货币政策还会继续更紧吗?
提高准备金率是对冲外汇占款,加息则是改善负利率,提准、加息和公开市场操作都是纠正危机时期的过度宽松,是货币常态化的必然。危机后,中国的流动性变化可以总结为:首先,货币统计口径正在扩大,M2之外的一些货币形式渐成规模,社会融资总量已经取代单纯M2考核;其次,几番调控之后,基础货币略有增长而货币乘数不断下行,下半年公开市场到期量变少,可能出现前者下行而后者低位徘徊的局面;最后,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经历了快速大幅升值,但一季度末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小幅下行。
连续紧缩政策将货币从流通环节回笼至银行间,好比把老虎关了起来。这无形中也强化了银行议价能力,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6.91%,已经接近2007年末上一轮加息结束时7.25%的平均利率水平。资金价格是银行和其他企业利润分配的标尺,因此一季度银行业净息差和利润增速较高,而非银行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却快速下降,这是银行间资金面稳定而其他企业资金紧张的直接证据。
紧缩进程的确已经在下半场了,但所产生的影响可能还在上半场。结合通胀和增长的搭配看,二季度末以后“增长和物价双下”的格局基本奠定。5月12日央行宣布再度提高准备金率,可能预示着4月份的外汇占款又在3500亿元之上,但我们认为,去猜是否还有以及还有几次加息、提准等货币操作已经边际效用递减。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政策,应跳出简单修修补补的调控层面,走向更关键和宏大的革新层面,才是治本之策。
市场维持弱势
假如通胀见顶,那是不是意味着市场底部已经明确,下一步运行趋势和格局将会出现什么特征?
2009年三季度以后规模因子占主导,市场基本被分割为小盘股和大盘股两块。2010年四季度开始,长达一年的小盘股行情出现扭转,大小盘股差异收敛。2011年以后,银行、钢铁等大盘股重获青睐,良好的业绩要求过低的估值向上回归,对于这种局面,我们始终维持谨慎态度,认为“周期复辟”的结论也还有待继续观察。
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胀见顶不意味市场立即见底。高善文形容,通胀之于股市,开始是情人,之后便是敌人;我们认为可以再加一句,通胀回落时恰好相反,开始是敌人,之后才是情人。
本次提准之后,无论以后是否还有紧缩出台,我们都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增长和物价双下”的格局基本成立,由于政策黏性,市场面对的可能是“去库存”带来的下行压力。
趋势上,市场将保持弱势,幅度由去库存幅度决定。格局上,在经历了2009年“大小盘股同涨”、2010年“小盘股涨大盘股弱”、2011年上半年“大盘股涨小盘股弱”几个阶段后,“大小盘股同跌”应是大概率事件。策略上,最好的防御不是传统的防御板块,而是仓位降低后的留白。
中证研究中心 丛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