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种植专家朱林(图中)在地间地头向张裕种植户讲解葡萄日常管理知识(图片提供:张裕)
反哺农业让农民跟随张裕一道致富
在烟台张裕葡萄园,我们遇到了31岁的葡萄种植户姚义林。他每天很早就赶到地里修剪葡萄枝,这个曾在锁厂上班、年收入只有万余元的青年承包了张裕公司烟台大柳行种植基地的112亩地,成了张裕的产业工人,去年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姚义林兴奋地告诉记者:“生产资料都是从公司领的,技术人员每天都在这里,有问题可以随时找到他们,葡萄成熟后公司统一收购,不用怕卖不出去,挺省心的。”
32岁的技术员周新明正好巡视到这边,他仔细查看了架条上的葡萄藤。这个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硕士来基地已经4年了,除了每个月对种植户的培训,每天还得去地里巡视,随时发现解决问题。“最忙的时候,白天黑夜都在地里盯着,虽然很累,但看到地里种出了高品质的葡萄,种植户能挣到钱,我就很有成就感”。而在张裕,像周新明这样的技术人员有200余名,其中包括6名国家级专家。
据烟台张裕葡萄种植公司经理邵春生介绍:在收购时,张裕实行分类采收、分类收购、分类加工。其中糖度是保证原料品质的最关键因素,公司对所有葡萄都进行整车在线测糖,葡萄破碎与测糖同步进行,国内做到这样的仅此张裕一家,低于标准的葡萄将被拒之门外,而达到标准的葡萄则实行优质优价,用价格引领品质升级。实践证明,这种“鼓励加保障”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种植户种植优质葡萄的积极性,保障了公司优质原料的稳定供应。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张裕需要带领农民一道致富。”周洪江指出,像烟台这样的发达地区,土地比较紧张,劳动力价格高,土地集约化程度较低,如何保证农民的积极性和收益是我们公司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有一流的葡萄,酿造世界一流的葡萄酒,才能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因为有了张裕,1987年,烟台就被国际葡萄·葡萄酒组织(OIV)命名为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张裕的种植户也理应因为种植一流葡萄而获得更多收益。
张裕,未来更精彩
从历史的角度看,在中国多数葡萄酒企业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而张裕创立于1892年,拥有119年历史。在中国第一座世界级葡萄酒专业博物馆——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我们看到了作为镇馆之宝的“亚洲桶王”,在酒窖一号拱洞深处,摆放着三只巨大的橡木桶,每只高约2.6米、长约3.6米,每只能储酒15000升。有人作过计算,如果一个人从20岁开始喝酒,每天喝一斤,要喝到102岁才能把一只桶王里的酒喝完。”
从市场的影响力看,张裕已将品牌建设拓展到国外。目前张裕在国外已建立200多家经销商,成为第一家进入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头等舱的中国葡萄酒公司,其中,张裕解百纳远销欧洲28个国家,首次进入了3000多家欧洲超市、欧洲邮购销售系统、欧洲葡萄酒专卖店、欧洲五星级饭店等,成为首个能够打入欧洲成熟主流市场的中国葡萄酒品牌。
当然,“但我们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国内”,周洪江给记者算了笔账:国外葡萄酒消费增长基本是停滞的,只有1%、2%,只有中国市场每年保持近20%的增长,“所以我们在国外扩大销售的同时,更要在中国市场进行一场全球性博弈”。OIV主席也曾表示,“张裕的幸运就在它座落于中国,这个全球唯一还在高速发展的葡萄酒市场。只要张裕跟着中国市场,那未来一定是世界老大。
周洪江透露,一方面,公司规模将伴随中国高速增长的葡萄酒市场而扩大,另一方面在高端酒庄酒的竞争中,西部未来3个酒庄将以其独特风味在高端市场中再细分一块市场。
我们相信,张裕会做到的。
百年张裕的不老秘密
百年品质:不懈追求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