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内地富人赴港投资调查:可投资资产超600万元
money.hangzhou.com.cn  2013年02月27日 10:08:15 星期三  来源:人民网

内地富人赴港投资调查:可投资资产超600万元(网络配图)

他们的可投资金融资产超过600万元人民币;他们的年龄在40至50岁之间;他们大多是企业主或高级主管;他们对财富的要求是保值和增值。在金融投资机构眼中,他们叫“高净值人士”,在普通百姓看来,他们是“中国内地的富人”。来自中资银行和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2012年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的高净值家庭超过10万户,占全国高净值家庭40%以上,2015年中国内地的高净值人士将达到200万人。

这些“中国富人”乐于在海外配置资产,美洲、澳洲、欧洲,但无论是哪里,香港都是他们投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环。

借香港“出海”

从2004年开始,供职于欧洲一家私人银行的小米(化名)就拎着行李,奔波在香港的亚洲总部和中国内地之间,上海和北京到处有客户要见。她不能透露客户信息,但她并不否认,要通过自己所在的私人银行理财,客户须跨得过一道很高的财富门槛。“他们都是上市公司的老板,在海外留有大笔资产。”小米对本报记者说,“内地任何一只基金都没有我手里可支配的钱多。”

“什么是你为客户赚钱最快的方式?”“当然是股票。”小米说。“客户为什么选择你们?”“我们在香港操作,香港的金融环境开放,资金流动自由,你可以向海外做任何想要的投资,内地客户和我们之间又没有语言障碍和时差,沟通方便。”

“中国富人”偏好在海外配置资产,更不拒绝财富继续快速成长。香港金融业连通中西。以香港为依托,投资全球,是高净值人士的重要选择。

有报告进一步显示,香港、美国和加拿大是高净值人士海外资产配置的主要目的地,占高净值人士海外资产总量的60%。其中,香港以紧邻内地、语言互通等诸多优势,击败美国和加拿大位居第一。小米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认为:“资金一旦到了香港,就留下了。”

实打实的收益

香港经济环境的便利和开放对投资者也是吸引。孙先生看重的就是这些。他是深圳的珠宝商,早年投资移民香港,开了一间珠宝行。用他的话来说,“虚头八脑”的金融不能让他兴奋,他要的是实打实的收益。

孙先生说,在香港企业一般只缴纳利得税,税率低至16.5%,且有多种合理避税途径,对他做生意有利;但在内地,公司要缴付25%企业所得税,具体到珠宝行业,还有额外的税种需要应付。签证优势对他也“特别重要”。“移民以后,我拿着特区护照商务出行方便很多。100多个国家对香港免签,再也不用操心签证的事情了。”孙先生说。

香港楼市准入相对自由,加上不动产看得见摸得着,也吸引寻求资产保值的投资客前往置业。前些年,内蒙古煤炭产业走盛,陡然冒出一大批富翁,刘韬(化名)就是其中一个,身家以亿计。他看好香港“总部基地,一房难求”,大胆到香港买下了写字楼,着实赚了不少钱。

另一种声音

香港的诱惑固然大,但并非所有高净值人士都勇于把资产投向这座自由港。

和刘韬一样,徐女士也来自内蒙古,因为投资煤炭赚了第一桶金。不过目前她没有一点儿香港投资的念头。“香港是外向型经济,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太大。”她对记者说:“我更看好内地市场。”这样的想法在自己的圈子里很普遍。

徐女士分析,之所以这样,还有就是他们多以经营能源等实业起家。“香港可投资的实业不多,发达的还是金融业。我们真的不懂金融,不懂就不想做了。就算我们保守吧。”她总结,圈子里的人对投资香港是“谨慎关注多于大胆行动”。

还有一位做能源起家的山西投资者向记者表示,香港的营商环境让他难以习惯。“内地的经济环境和规则的确不够严谨,但我习惯了。香港的监管严格、制度透明,说实话,我还真不适应。”

香港遏制投资过热的政策也令部分投资客放慢脚步。这几年,特区政府为抑制热钱流入,将购置房产剔出投资移民条件,大幅提高投资移民资金门槛到1000万港元,并通过限购、提高或增加税赋打击炒楼,将部分进行海外配置的资产挡在门外。目前,上述政策存在检讨和变动的可能,不少人持资观望。

高净值人士术业有专攻,对其中一部分人而言,香港横跨中西市场、经济制度发达是吸引所在,却也让另一部分人犹豫不前。中国经济向前发展,与国际接轨是不变的方向,无论如何,香港作为海外资产配置目的地,香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都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因此,即便是徐女士那样的保守者,目前不敢大胆行动,但也并未放弃对香港的“谨慎关注”。

    责任编辑:赵婷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关键字:  
 
-机构预计2月CPI涨幅或破3% 春节推升食品价格
-97%网友不满企业退休养老金上涨
-元宵刚过 新鲜生产的冰激凌即将上市
-百年伦敦出租车改姓“吉”
-B股:“鸡肋”能否变“盛宴”
-日元贬值大势已定
-黄金期货小幅收涨
-《西游》大卖 华谊兄弟昨日却临时停牌
-比尔·盖茨预测世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昨起网上禁止售盐 一周内下架相关产品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