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路记者:
客人一看没配手机
就没上车
刚上车,看我拿着个苹果手机,司机王师傅先问,你用软件?我说,没。他说,那就好,前面一个客人,车都停了,客人探头看,没配手机,没上车。
春节前,王师傅手机里就下了打车软件,至今,奖励的话费(那时还没直接返现金)还有一千多。但他从陕西老家回来后,想安静一下,用嘀嘀、快的,太吵了,还规定每天用四个小时以上,老想着去瞟手机、抢单子,收音机里一些新闻啊、音乐啊,也都给“吵”掉了。
王师傅说,用软件,被差评几次就要直接封号一段时间。而且,还要保持网络道德,那就是,人家叫了,说过去,就真要过去。但要是过去的路上,忘了按“暂停”键碰到有客人招手,“职业道德”就要和“网络道德”打架了。有时会瞬间糊涂:手里的方向盘,到底听谁的?
肯定是招手的人排第一位,有时稍一迟疑开了过去找软件预约的那个。招手的客人就会投诉到运管,就要挨罚。
可要是停下来载招手的,网络上就要给差评,这样,10元钱赚不到不说,以后一段时间里,也不好赚了,很亏。
B路记者:
司机老李有点年纪
不会用打车软件
司机老李真的有点年纪了,握挡位的手背都是褶皱。他刚从广州过来几天,几乎杭州每一个地名,都让他挠头。他陪着乘客憨厚地笑,说多原谅,不熟,你来指路。
他是在杭州第一次听到,嘀嘀、快的打车软件,自然也就不会用。但他在广州开出租车的儿子,会玩智能手机,老早就听到儿子的车里“嘀嘀”响。儿子没跟他说是什么,他晓得儿子是怎么想的——跟你说,你也不会用,还是老老实实,按常规开两年吧!
A路记者:
临近晚高峰
一个多小时才打到车
司机有三个手机
16:24,在市府大楼南门,我经历了昨天下午最长的招手等车。
先是在市府大楼南门等了半个钟头,不见一辆车停下。17:00左右,走到马路对面,想试试运气,却发现还有四五拨“竞争者”。
再走回市府大楼南门,17:39,终于拦下了一辆车。
司机姓甘,是位年轻小伙子。车的前挡风玻璃上,左右两边各架着一个手机,甘师傅说,左边是“嘀嘀打车”专用机,右边是“快的打车”专用机。开车路上,甘师傅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机打电话,看来他起码有三个手机。
刚上车那会儿,“嘀嘀打车”专用机和“快的打车”专用机,都是黑屏,甘师傅说,好像连不上网络。甘师傅一路跟我讲着这两个打车软件如何烧钱,最后总结了一句:“我观察了很久,现在看来快的、嘀嘀要决一死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