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理财话题成了亲朋好友间茶余饭后的大热门。其中原由,显然与最近被热议的余额宝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讲,余额宝们要感谢央视钮文新写的那篇文章《取缔余额宝!》。以前,相当多的居民将钱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在银行里。这篇文章引发的激烈讨论,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互联网金融,拓展了理财知识。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的理财意识。
与此相对应的是,余额宝等各类理财产品因此更热销,而银行职员们低成本拉存款也越来越难。
据称,余额宝这类理财产品把投资者的钱主要投向了协议存款,从中赚点差价。由于其有了规模效应,所以,有相当强的议价能力。
对此,银行显然不会甘心。一段时间来,为了留住客户,不少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类似的理财产品。不过,当看到“银行推出这类产品,却不愿意宣传这些产品”的现状,可以看到银行眼下面对互联网金融挑战时的尴尬处境。
这是因为,银行担心大规模销售这类理财产品,会导致存款搬家,会使更多的储户把银行里的活期或定期存款拿去买理财产品。
对于银行而言,他们肯定最青睐低成本的活期存款。即使是定期存款,银行要付的成本也比理财产品低不少。
这让我想起了五六年前的国美、苏宁。当年,由于京东等网络家电销售平台的出现,使国美、苏宁等传统家电卖场感到了威胁。
不过,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巨头那时门店众多,线下渠道优势明显。若要战略性地转战网售平台,与京东们打价格战,那就意味着他们要“壮士断臂”,放弃此前花时间和精力建立的传统渠道。说实话,这种放弃真的很难。
所以,尽管当年可能已隐约感觉到网售家电的广阔前景,但他们未及时下决心。可以说,是原有的传统渠道优势让他们当时“作茧自缚”。
后来,当京东们凭网络渠道快速做大,并夺走相当市场份额后,国美、苏宁才真正下决心选择战略转型。不过,此时已有些被动,致使他们在后来的竞争中倍感吃力。
目前看来,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便利、快捷、渠道优势及大数据等等,正在颠覆性地打破传统金融业原有的垄断和竞争格局。
原来,几个国有银行凭网点的规模效应获得垄断地位。市民一般都把现金存在网点多的大银行,以便存取。现在不同了,凭借互联网,每台电脑,甚至每台手机都可以当作ATM机使用,成为营业网点。不管是成本,还是便利性,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明显。
可以预见,互联网金融肯定有大未来,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若有政策支持,加大几次“取缔余额宝”这类大讨论,其进度可能将超乎想像。这其中,不论对于中小银行,或是相关电商,都暗藏着历史性的机会。
为此,银行们不应该再抱有幻想,要下决心实施战略转型,拥抱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