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普遍的观点是认为,很多传统制造业大佬进军商业产品定位、行业专业人才、乃至空间组织的不合理以及与周边交通组织的不协调种种因素都成为了折戟的原因。
据此前媒体报道,两年内,杭州的商业项目在建和规划中的商业综合体还将新增90个,总建筑面积将超过780万平方米。根据业内人士测算,未来3-4年,杭州主城区商业综合体增量将是现存量的2.64倍,相当于将有23个“万象城”出现。
因此,杭州市发改委“急踩刹车”,提出要优化杭州的商业综合体布局,要求暂停城北、城东区域的新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发,滨江、下沙重点发展社区型商业综合体。
在商业综合体扎堆、遍地开花的背后,却是百货零售业销售额不断下滑的尴尬。
作为国内商业综合体巨头,2013年,银泰商业集团销售额为156.9亿元,同比增长12.6%;净利润为10.65亿元,同比增长9.5%。相比于2012年销售额年增长19.8%,净利润同比增长18.4%的速度,步伐明显放缓。
即使是中国商业地产巨头万达集团旗下的百货业务命运也不太好。万达百货作为万达大商业项目配套,在帮助万达广场按时开业、满铺开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同时留下了高速扩张的后遗症。万达百货2013年完成收入154.9亿元,这只是完成了调整后计划的91%,净利润增亏7%。这是万达百货历史上第一次没有完成利润计划,也是集团唯一完成指标不佳的公司。
据业内人士分析,万达百货的亏损,可归因于选址、经营模式及电商冲击等几个方面。
电商迅猛崛起后的分流,又给了传统零售企业一个下马威。2013年的“双十一”活动中,仅淘宝和天猫一天时间就卖出了350.19亿,相当于去年9月份社会零售额日均值的一半。
在这一大环境下,中都百货成为杭州今年首个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开发商失联的案例,似乎变得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同样的场景,也在大洋彼岸上演着。1956年到2005年的50年间,是美国购物中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超过1500家大型购物商场在美国境内拔地而起。然而,自2006年以来,全国就再无新开张的购物中心。现存的逾1200家购物中心,其中很大一部分正面临走向荒废。据美国国家零售业咨询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美国境内的购物中心将会消失50%。
电商的兴起、购物环境的变化将传统购物中心推向了衰败的边缘线上。美国国家零售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的网络购物数量增长了14%,而全国整体的零售业销售只增长了3%。去年9月,超过1.2亿涌向网络商城的购物者更是创下了14.6亿美元的消费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