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新基金从零开始发展到用户数量超过1亿、资金规模达5742亿元,余额宝用一年的时间书写了一个“传奇”。它的出现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理财观念,让高大上但却异常沉闷、晦涩的金融服务变成了一种简单好玩的生活方式。
余额宝之后,一批新兴的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正如雨后春笋般先后冒头,并初显规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初创期的平台将产品定位在有“固定期限、预期收益、低风险”的品种上,收益率区间为5%~10%,平均收益水平在8%左右。
余额宝收益8月份很有可能破“4”
成立一年的余额宝在互联网金融舞台上交出靓丽成绩单:用户突破1亿,收益118亿元。但回顾余额宝“半年报”,收益下滑成为了主基调:3月25日,余额宝收益跌破5.5%;5月11日跌破了5%;而6月23日4.5%的关口也被击穿,在7月8日一年来首度跌破了4.2%,曾经的7%收益率早已是传说中的往事。
一方面是余额宝不断降低的收益率,另一方面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反超,据悉,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正在奋起直追,多数收益率保持在5%左右。有市场分析认为,破“4”指日可待,也许就在即将到来的8月。
业内分析,各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高收益都主要来源于银行协议存款。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随着四大国有银行公开表示,不接受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协议存款,加上市场流动性趋于宽松,货币市场利率下行,互联网理财产品利率下降或是必然结果。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余额宝弥补了原先5万元以下、“小散”居民的理财空白,现在就说不行了,还为时尚早。
互联网理财步入2.0时代
互联网活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下滑的同时,一批以固定期限、预期收益和低风险为卖点的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正在快速发展当中。中国经济网注意到,近期,互联网理财产品扎堆上线,与之前推出的产品有所区别的是,目前发售的产品大多不再是“宝宝”类的现金管理产品,而是定期产品。
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走低,推出定期理财产品是必然之路。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近期,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第三方平台:阿里巴巴旗下的招财宝明确提出,其定位是“以定期、低风险为特色的投资理财开放平台”;新浪网也在今年5月推出了第三方理财平台“微财富”,提出做“屌丝的私人银行”;此外,据财付通方面人士透露,微信理财通第二代产品正在测试当中,这批产品主推期限更长但收益更高的定期理财,具体上线时间未定。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金融已从以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主打的现金管理转向定期理财。调查显示,互联网理财更偏向保守型投资,对亏损接受程度较低,因此投资者对这类保本且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十分青睐。
“8%定期产品”走俏
除了互联网企业陆续推出第三方理财平台外,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有所动作,小马bank、民生电商等银行系互联网理财平台先后上线。相对于P2P行业18%的产品平均收益率,这些平台推出的债权类产品收益率并不高,大多在7%-9%。
据记者了解,此前,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固定期限、预期收益、刚性兑付”的模式培养了相当一部分中国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并影响了他们此后的投资选择。其中银行理财产品趋于半年以内的中短期投资,收益率在5%左右;信托产品的投资期限较长,大多在一年期以上,收益率为8%-10%左右。而由于资金门槛,这类收益率稳定而风险相对较小的理财产品是散户难以企及的。
与此同时,第三方理财平台“8%定期产品”则恰好迎合了普通大众的理财需求,在“宝宝军团”收益率全面跌落之际,满足了小额资金投资者旺盛的理财需求。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货币基金收益率普遍下行,已经受过初期互联网理财启蒙的投资者或将寻求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在互联网步入2.0时代的今天,定期理财产品或是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