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单都还在民生银行,本息一分也未曾动过;所谓的借款,也是卢某等人本人自愿所为。那么,他们为什么还上串下跳、如此着急呢?其导火索便是,7月中旬永福投资的法定代表人莫名其妙地跑路了,以前分分钟几百万上下的公司账户上仅剩下几百元。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借款”到期后,由永福投资用自有资金归还银行承兑汇票,从而释放卢某等人的个人存单。而现在,曾经高大上的企业老板失踪了,一贯土豪的公司账户也没钱了。对卢某等人来说,后果那是相当地严重:不但说好的“投资收益”拿不到,自己的个人存单还将被用于偿还承兑汇票的垫款。
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民生银行在其中有没有责任?武昌支行的客户经理韩某为什么要极力将卢某等人拉进来?从上述几大说辞不难看出,以这种方式办理承兑汇票业务,对民生银行、客户经理以及融资企业而言,可谓是“一箭多雕”:获得卢某等人存入的存款,银行存款任务完成一大块;收取承兑汇票手续费,中间业务收入也上去了;换取存单质押来担保,投资公司也解决了融资问题。而表面上看起来,银行在此并不承担业务风险。实际上,风险已经实现了转嫁――一旦永福投资的承兑汇票形成垫款,按照质押合同,卢某等人的存款将立即被用于偿还垫款。好一个滴水不漏的如意算盘啊!
银行承兑汇票本质上是一种延期支付的结算工具,适用的场景是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交易。申请开票单位与交易对象应签定商品交易合同,并提供增值税发票。但近年来,承兑汇票却被完全异化为融资工具。更有甚的是,部分企业为骗开承兑汇票,不惜伪造购销合同,提供虚假发票,以此来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社会上甚至出现专门为承兑汇票造假的“一条龙服务”,从合同和发票的提供,到第三方担保的引入,全流程服务到底。而少数银行迫于业绩压力,贪婪之下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审查把关不严,甚至主动参与其中。当然,我们还不能肯定上述银行承兑汇票经营管理中是否存在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检查之后才能发现。
现在,卢某等人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投书,奔走呼号。对于他们的所谓维权行为,于情,我们可以理解;于理,我们不能支持。2013年11月开始,卢某等人就开始购买所谓“高端投资理财产品”,并获得了超过11%的高回报。正常的银行存款是不会有这么高的利息,这是常识,卢某等人不可能不知道的。他们一开始发帖宣称存款不翼而飞,完全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中伤银行。卢某等人与永福投资的借款合同、与民生银行的质押合同,也都是本人亲手签订,而且还不止签了一次,说对此不知情实在过于牵强。银行提供的合同是格式合同,但作为成年人,难道不应该对合同本身进行基本的审查吗?
更重要的是,投资理财的一个基本规律是,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卢某等人既然热衷于追求远超市场平均回报率的投资收益,那么从一开始就承担着与此相伴随的投资风险。他们应该明白,与永福投资之间的“借款”,事实上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民间融资行为。而现在,却要求享有银行存款的安全保障。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企及的奢望,不合理,更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