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弹性拉大缴存差距
公积金制度出台20多年,发挥的作用不容置疑,但由于制度弹性大,执行过程中不断出现违法违规现象,“不公正”的一面逐渐暴露出来。记者调查发现,公积金制度“弹簧”的随意伸缩,正在不断拉大各个群体的缴存差距。
——行业差距最悬殊。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所有单位及其在职职工,均应依法足额、按时缴存住房公积金,但现实中并没有做到。效益好的、国有单位和机关愿意多缴、报高基数,效益不好的单位或不愿意多缴的单位报低基数,或按照下限缴。
与杭锦旗供电公司最高达15000多元的公积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在不少人力资源公司挂靠的外来务工人员,每月公积金缴存只有100多元,最少的只有20元。
据武汉市审计部门审计,公积金缴存额度行业排序靠前的是金融、电力、燃气及供水等行业,缴存额度靠后的是居民服务、制造、住宿和餐饮、批发和零售。
而缴存不公体现最突出的就是私有企业,往往少缴甚至不缴。内蒙古某地级市统计,缴交公积金的单位有1141个,参与缴存的个体私营单位才108个,不到10%。这种情况在全国十分普遍。
——制度弹性造成差距。《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财政部、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将公积金缴存额度限定在5%—12%,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执行,这也形成一个巨大的制度弹簧:有钱的多缴,没钱的少缴或不缴。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省份执行了国家规定,但也有部分省份根据“需要进行了调整”,最高的缴存比例已达到25%;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工资基数也不一致,有的地方采用的是基本工资,有的地方是职工的津贴和工资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