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0多名游客里,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表示买不到心仪的“杭州礼物”,尤其是年轻人认为旅游纪念品缺乏新意。
而新华社日前的一篇报道更是道出了一直以来,包括旅游纪念品在内的文化产品常被诟病缺乏创意的问题。
报道称,国庆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但是,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甚至“地摊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
国庆假期,在国内某景区内,一位游客买了一块“湘绣”手绢。这名游客无奈表示,一块绣了几朵花的手帕,在南京、苏州叫“苏绣”,到了四川叫“蜀绣”,到了江西成了“赣绣”,花样都相同,就是名字不一样。有的游客则吐槽:“朋友去四川给我带来一把梳子,上面竟写着‘少林寺纪念’。”更有网友表示:“到景区买商品还不如去义乌,那里应有尽有。”
除了“老三样”,游客心仪的“杭州礼物”太少了
“尽管每年我们都在组织杭州优秀旅游纪念品大赛,得奖的优秀作品也投入了生产与销售,但经过市场检验之后,能留下来的并不多。专家和老百姓的认可度还不太一样。”杭州市旅委副主任赵弘中对记者说,“的今年国庆我们举办的优秀旅游商品市集活动也是首次采用消费者投票的方式,想看看效果如何。”
不过,记者采访了几家旅游产品的生产企业,发现一些优秀的获奖旅游纪念品,从设计到展出到市场,转化之路并非容易。
“目前国内的旅游商品市场还很不发达,在销售渠道和知识产权保护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企业很难通过销售这种旅游纪念品来盈利。”杭州飞点磁性剪纸有限公司一位销售人员对记者说,“所以我们只招加盟商,对销售渠道的要求非常严格,绝对不会在一般商店里和别的品牌的产品一起卖,容易导致定位不清晰,与其他旅游商品缺乏明显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