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声
个人征信市场化还得法治化
以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八家机构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做个人征信了。对此,不少网友先是疑惑,后是恐惧。
商业征信机构掌握了个人信息,安全性如何,会不会被盗用?由于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如何最大程度遏制商业征信机构的乱作为?正如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巍所称,我国法律既没有对个人信息合理使用范围划清界限,也没有对大数据商业利用做出具体规定。缺乏信息保护法下的商业化征信本身,就可能演变成侵害个人信息的手段。
从首批获得个人征信业务准资格的八家机构来看,既有鹏元、中诚信等传统征信机构,也有腾讯征信等从事互联网征信业务的机构。可以说,两类机构皆有自己的优势。前者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经验和已积累的大量银行信贷数据以及相关信息,劣势是拓展新的业务、扩大新的信息渠道难度较大,成本也较高;后者的优势则主要在信息资源的搜集和掌握上,因为电商、微信等平台为这类机构的信息抛售打下了良好基础,成本也相对较低,劣势则在于现有的信息与征信所需要的信息存在较大差距,如何适应征信业务的要求,对信息进行整理和规范,工作量很大,需要付出的代价也较高。
也正因为两者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且八家机构都不是单一股东。因此,信息安全也就成了最为关键的条件。也就是说,个人征信体系建立起来以后,能不能确保不出现泄漏等方面的问题,将成为此项业务长久生存下去的最关键的方面。一旦出现信息泄漏等方面的问题,不仅征信机构的形象会彻底摧毁,对整个征信业务的开展、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机构对信息体系建设的安全性意识不够,加上内控制度不健全,个人信息被泄漏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单位工作人员与不法分子串通,泄漏用户个人信息的现象,导致客户对银行等机构的信任度大减。在征信体系建设中,如何消除广大居民这方面的顾虑,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