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14年缉私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南京海关查获近6万吨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高炉灰和高炉渣走私进境案被列为典型之一。当然,南京查获的6万吨“洋垃圾”只是冰山一角,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每年有1200万吨“洋垃圾”输出,其中运往中国每年约200万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入侵国门的除了战争还有经济,除了经济还有垃圾,不要以为“进口”的都是精优品,其实还有垃圾品,一些在外国被当成垃圾的固体废物,如废矿渣、废轮胎、废电池等工业废物,以及旧服装、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等都成了不法分子的“淘宝品”,这些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洋垃圾”在我国是明令禁止进口的。
危害深重的“洋垃圾”为何频频入侵?国外各种废料为何让不法分子如获至宝?剖析原因,不难发现一个“利”字在作怪。据海关方面介绍,境外百余美元一吨的“洋垃圾”,经走私入境后分拣销售,可牟取十倍甚至数十倍的暴利。国内分拣成本只有国外的十分之一,暴利就来自于国内分拣人力成本低的劳动差价。一进一出,差价十倍,就在不法分子大发昧心财的同时,国内的环保损失与社会危害又何止十倍?
发展中国家不是垃圾场,要严防“垃圾围城”的人祸,就要彻底消除这一条“洋垃圾”的利益链。由此看见,仅靠海关严防死守显然尚嫌用力不足,除了加强海关“守门”之外,还应从三个方面下猛药断黑利:
要加大源头追查力度,此其一。“洋垃圾”登陆后并不意味着“走私”的终结,而是产生危害攫取黑利的开始,“洋垃圾”入侵国门之后的何去何从很值得追溯与探究,分拣的窝点在哪儿,加工的渠道在何处,销售的终端在哪里,细细追查,整个黑色利益链便呈现出来了。所以,我们既要善于“守门”,杜绝“洋垃圾”入侵,更要善于“断利”,顺藤摸瓜斩断“涉洋”利益链。
要加大违禁惩处力度,此其二。按照我国《固体非法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对于收购和销售“洋垃圾”的行为,罚款额度在10万至100万元之间。尽管罚款幅度很大款额很高,但相比于十倍甚至数十倍的巨额“黑利”,罚款的震慑力显然不足以弹压“洋垃圾”走私诱惑。所以对于垃圾涉洋案件,需要提高罚款以及司法标准,用重典治沉疴,用苛律断黑利,使违禁违法分子得不偿失,以永绝后患。
要加强全民防控意识,此其三。“洋垃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一些生活类的“洋垃圾”改头换面分拣销售后,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对“洋垃圾”认知的不足,导致人们对身边危害的防控意识几近为零。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提高全民防控意识,让更多的人来认清“洋垃圾”的前生今世,认清“洋垃圾”在身边的潜伏方式,通过民众举报来反查“洋垃圾”的流水线,从而达到全民阻击的目的。
发展中国家不是垃圾场,要严防“垃圾围城”的人祸,就要彻底消除这一条“洋垃圾”的利益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