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做煤炭贸易的商人李浩(化名)向记者详细讲述了煤炭行业的政商关系。
李浩回忆,大约是上世纪90年代,想开一家煤矿很简单,煤矿并不值钱,因为开矿赚不了钱,甚至可能赔钱,所以有关部门对这个行业并不关注,也没有那么多管辖部门,甚至连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经营许可证都没有。
大约2004年开始,随着煤价的上涨,采煤的人越来越多,煤炭行业的利润越来越高,仿佛一夜之间,各个部门都开始设立自己的门槛。李浩说,“部门多了,需要的费用自然就上去了。”
后来就是开一个煤矿,需要有政府批文、土地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证等诸多证件。这些证件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批。有一个部门卡住了,原来办下来的就作废了,所以都需要层层打通。
此后山西煤炭行业经历了煤炭资源整合。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存在诸多腐败,比如决定谁兼并谁,收购的评估值都有可操作空间,再如很多官员入股的煤矿被高价收购,涉嫌利益输送。
业内经常说卖煤的比挖煤的更赚钱,这成了李浩步入煤炭贸易的初衷。但当他真正进入这个行业后才发现,从煤炭被拉出来的那一刻起,真正的花费才刚刚开始。
李浩表示,自己是1997年开始做煤炭贸易生意的,那会儿煤炭行业外贸生意比较好做,一般煤炭的运输需要铁路计划。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货运列车之间是有一个宏观调配的,比如说一次有10个列计划,符合资质企业很多,需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去打点,一般的程序是从县里报到市里,再到省里,然后由省里再到交易中心。
“如果不逐层打点,那么不知道哪个地方就会被卡住。”李浩说,上报计划每一级都是钱。卖到下游需要煤的大多是电厂等,找到电厂的采购,每天又是吃饭喝酒、送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