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收益率与降息前基本持平 短期产品收益跑赢长期
央行宣布降息后,各银行发行的保本固定收益类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似乎并未随之下跌。
同花顺数据显示,3月2日-4日期间,各行共发行65款保本固定收益类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约在4.6%-5.5%,较降息前基本持平。
其中收益率相对偏高的,主要是存续期90天内的银行理财产品。统计发现,17款存续期低于60天的银行理财产品里,多达9款年化预期收益率超过5%;但在18款期限超过180天的银行理财产品里,只有8款产品年化收益超过5%。
“这与银行针对降息周期的产品策略调整相吻合。”一位银行产品部人士认为,基于央行未来仍可能持续降息,目前不少银行正打算适度降低中长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区间;针对短期理财产品,则打算通过提高权益类投资比重,维持这类产品的收益区间。
短期产品收益跑赢长期
尽管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偏高,但也有不少差距。在17款存续期低于60天的银行理财产品里,南京银行-“珠联璧合-月稳鑫1号保本”35天第02投资周期(G76506)与南京银行-“珠联璧合-月稳鑫1号保本”35天第02投资周期(A79229),预期收益率则只有4.2%与4.3%,比上海银行与富滇银行同期限产品略低。
在上述银行产品部人士看来,保本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相当类似,主要投资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同业借款、同业存款、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等信托类资产、资产管理计划等低风险投资品种,之所以产生不同的预期收益率,主要原因是银行内部针对降息的资产配置策略不一致。
“有些银行比较激进,会将更多银行理财产品募资投向权益类资产,争取在降息周期博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他说。
以渤海银行2015年渤鑫15号人民币保本保证收益型35天理财产品为例,这款产品存续期为35天,但其投资策略是10%资金投向债券类资产,同业借款、同业存款、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等货币市场工具占比也只有10%;信托类资产、资产管理计划等金融资产或金融工具及其相关受(收)益权合计占比高达80%。以确保产品到期能兑现4.65%年化收益。
相比而言,银行在长期理财产品的投资策略要偏保守。在18款期限超过180天的银行理财产品里,只有8款产品年化收益超过5%。
“主要原因还是银行预期央行未来仍会降息,令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收益率随之下跌,只能适时降低长期产品收益率,确保自身实际投资收益能够兑付产品到期预期收益。”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