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机构质疑微信支付违规
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日前发布报告《“红包大战”后遗症及对策建议》指出,红包在方便与活跃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的规定,网络支付机构在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时,应当识别客户身份,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通过合理手段核对客户基本信息的真实性。具体来说,客户通过银行结算账户进行支付的,支付机构应当记载相应的银行结算账号。客户通过非银行结算账户进行支付的,支付机构还应当记载客户有效身份证件上的名称和号码。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认为,微信支付作为财付通所提供的网络支付业务,应当遵循上述规定。报告认为,微信支付上述违规的风险在于,一旦匿名用户发生交易纠纷、欺诈案件,若收款方为匿名用户,微信支付只能提供对方的开通微信时的手机号码,而完全无法披露收款人的身份信息,使得付款人无法通过合法渠道获得救济。这将对金融秩序、用户合法权益的保护带来挑战。
按照央行对支付机构的监管规定,非实名的收款属于违规行为。不实名支付的情况仅适用于1000元以下的非实名预付卡,但非实名卡仅允许在特约商户消费,不允许匿名转账,更不能赎回。
■体验
未绑定银行卡仍可收发红包
微信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是2014年的200倍。在这一可观的数据背后,是否真的像上文报告中所说,微信支付可以匿名使用呢?京华时报记者了解到,不少首次接触微信支付的用户发现,微信红包确实很方便,不需要绑定银行卡就能收红包。
京华时报记者用一个完全没有绑定过银行卡的微信号体验发现,该微信号确实可以顺利收到别人发来的微信红包,也可以在微信群里抢红包,收到红包之后,根据微信提示,红包进入了“我-我的钱包-钱包-零钱包”里。
记者发现,这笔钱,如果用户不绑定银行卡,是不可以提现的,但是并不代表不可以使用,收到的红包不仅能给别人发红包、转账给别人,还能用来充话费、买彩票,而在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密码。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专家认为,在用户体验之外,微信红包的这些便捷设置源于其忽视了监管规定的实名要求。
事实上,微信不过是个社交软件,根据监管规定,它是不能承载客户资金的,不过记者在微信零钱包页面的最下方看到,“本服务由财付通提供”,而财付通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那么,既然有拥有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运营,是否意味着微信支付就没有违规呢?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陈莉认为,假如微信是财付通的业务外包商,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七条,支付
机构应当按照《支付业务许可证》核准的业务范围从事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核准范围之外的业务,不得将业务外包,“所以财付通把业务‘外包’给微信,有‘擦边球’违规之嫌。”
对于这一说法,微信相关负责人表示,微信支付使用财付通底层支付系统,微信红包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而微信为微信支付搭载了入口及产品平台,并非支付体系“外包”。因此,不存在相关报告中所说的违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