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国人在日旅游期间,抢购马桶盖、电饭煲,抢购袜子的新闻余温尚存;现在新学期开学将近,又有报道说,一款日本小学生书包近日在网上受到追捧。在日本商场的书包专柜上,很多中国游客在抢购这一款书包,“有的人一买就是两三个”;有家长还表示愿意加钱找代购,就是为了让孩子开学能背上这个书包,大有将关注的目光从马桶盖转向书包之势……
几乎每一次有关国人境外抢购的报道,总会引来舆论的热议,褒之者认为,国门的开放,让普通人也有了更多消费选择,能够博采世界商品之长;而贬之者则称其为“崇洋迷外”,不利于国货市场。当然,也有更多人从民族工业发展的角度,对照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反思……
这些议论和反思反映了人们的多重视角,但若细加审视,一些带着偏激情绪的争论之所以发生,与笼统看问题的方法也不无关系。
其实,部分国人境外抢购商品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并不能简单归结为推崇洋货。这当中又可以分别出不同层面的需求。
比如,岂止是在日本市场,这些年,出境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境外购物活动辐射到全球:去韩国买化妆品;到澳大利亚买奶粉;赴美国买奢侈品……2014年,国人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这当中,确有一部分是国内缺乏或国产货难以替代的商品。国人“消费升级”与“出国旅游”两股力量碰撞出颇为壮观的“海外购物”潮。
客观地说,这种购买力的壮大,是与我国目前居世界第二位的经济规模相适应的。有专家早就从世界强国的发展史说明,国力的强大,既离不开生产财富,也离不开消费财富。具备生产能力,而缺乏消费能力,国力是缺失的。从过去偏居国内市场,到如今买“四方”,这是时代的进步,体现了国力的提升,这与“崇洋”何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