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高考季,看着考场外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庞,也让我想起30多年前自己所经历过的高考。那是1983年的夏天,当年的作文题是看图作文:考卷上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用铁锹找水。画面上的人物挖了许多深浅不一的坑,有的坑看上去与水源已相当接近,但他却没有继续挖下去,最后仍然没有找到水……
这幅漫画所传递的信息,是对人类行为某些现象的概括,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其启示意义。现在,如果从经济学角度看,那幅漫画人物的行事方式,其实也涉及到现代经济学的两个前提,一个是经济人的假设;另一个则是对稀缺资源的选择。
人是有理性的,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来考虑问题;而世间许多有价值的资源往往是稀缺的,这就构成了理性选择的难题。漫画中,那位找水者在挖坑过程中,在接近水源的时候仍然选择了放弃,他也是出于理性的考虑(也许另外挖一个坑能更快找到水)。我们作为读画人虽然可以做到“旁观者清”,但如果置身画中人的位置,难道就一定能保证不做出类似画中人那样的选择?现实弄人,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又会多少次面对类似的选择?
就拿眼下的A股市场来说,许多人就面临这样选择的难题。上周五(5日)上证综指成功站上5000点重要心理点位,创下近七年半新高。在股指走升的同时,沪深两市成交突破2.3万亿元,逼近前期创下的历史天量。股指经过几次震荡,一路攀升,眼看与2007年沪市6124点的大顶距离也不遥远,一时间,市场人士观点纷呈。有信心爆棚者,直言8000点乃至1万点也是可以期待的;当然,也有悲观论者,眼见股指日益接近前期历史大顶,高处不胜寒,恐惧之心陡生……
看空看多者,各持己论,对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证券市场来说,这是正常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一个正常的市场,本身就是由多头和空头构成,多空双方本质上不存在道德层面上的褒贬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