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中国)表示,证券行业竞争明显加剧,行业平均回报率继续下行,更有特色的差异化产品与服务将是未来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该公司2022年证券经纪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得益于报告期内业务开展和运作取得了系列进展,比如公司的新客户开发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数量继续增加,私募基金的客户基础也逐步夯实。另外,该公司充分利用全球化的平台优势,整合集团资源,持续关注并开拓传统QFII投资者以及新取得QFII牌照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目标客群逐年壮大。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大多数券商均“受伤”于自营,但摩根大通(中国)所受影响较小。该公司解释,其证券自营业务团队以权益类的市场中性策略为主,主要包含多空和套利等策略,同时也会参与货币市场基金等进行流动性管理。
作为去年中资券商中的“逆袭”代表,国开证券在解析公司的业绩增长时表示,一方面是战略定位调整,处置了国开泰富基金股权,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同比增加;另一方面,自营投资业务因规模及市场行情等因素,令收益同比增加。
与之类似,高盛高华的自营业务也走出了与国内其他券商完全相反的态势,展现出国际性投行在投资领域的敏感度。2022年,高盛高华投资收益同比增加1亿元达到1.03亿元,公司也凭此一举扭亏为盈。
变换东家开新篇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2022年业绩逆势增长的券商中,有一些出现了明显的股东变动情况,比如国新证券、九州证券等,均完成了股东变更。
2022年6月,前身为华融证券的国新证券完成了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国新资本取代中国华融成为该券商的主要股东。
数据显示,2022年,国新证券合并口径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7亿元,同比下降27.81%,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176.43%。
国新证券表示,2022年是该公司重装起航的新起点,该公司于年内克服了市场低迷、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总体来看,该公司业绩不断向好、行业排名稳步提升、业务协同加大、内控基础夯实、机制改革深化、声誉品牌重塑,全面开启了发展新篇章。
不过,从具体财务数据来看,除了资管业务,去年国新证券的经纪业务、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均同比下降,业绩增长主要是营业总支出为1.11亿元,同比大幅减少超5亿元。
更名助力逆袭路?
换个马甲是否更容易“逆袭”呢?在2022年业绩逆势增长的券商中,除了股东变更的情形,一些券商同时还对公司进行了更名,比如麦高证券、诚通证券等。
经过破产重整的网信证券,2023年1月更名为麦高证券,更早前的2022年7月,公司的大股东已变更为上市公司指南针。
数据显示,麦高证券2022年营业收入5988万元,同比下降29.47%,但净利润却高达28.99亿元,一举扭转了该公司自2018年以来持续亏损的局面。2021年,网信证券净利润亏损甚至达5.1亿元,行业排名倒数。
针对麦高证券2022年净利润金额较大的情况,指南针在回复投资者时称,主要是由于该公司经历了破产重整这一特殊的过程,根据最终的重整方案,麦高证券2022年7月份计入“破产重整收益”近29亿元。
另一完成更名的券商诚通证券,前身则是新时代证券,原属“明天系”旗下券商。2022年5月,鉴于行政接管目的已达成,证监会决定结束接管、托管,批准该公司恢复正常经营。2022年3月,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成为该券商的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2022年5月27日,该券商正式入列中国诚通集团;2022年6月,新时代证券正式更名为诚通证券。
数据显示,诚通证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5.55亿元,同比下降13.75%;净利润4.2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2%。具体来看,诚通证券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和资管业务相关手续费净收入均同比下滑,但该公司的投资收益却达到了2.6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75%。
诚通证券表示,该公司自营业务本着“稳中求进、以稳为主”的精神,通过积极研判市场行情,力争保持投资业绩稳定,努力追求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平衡。固定收益方面,该公司保持了较高的战略定力,没有在收益率低位盲目上杠杆加仓,努力控制建仓节奏,坚持不做资质下沉,保证了投资的安全性;面对去年四季度市场的剧烈调整,该公司投资业绩相对稳定,回撤可控,同时也保留了进一步配置的空间;权益方面,基于对市场的及时判断,该公司始终保持较低的绝对仓位,并选择了抗跌性较强的投资品种,获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