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刊14页长文聚焦中国崛起(资料图)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封面
英《经济学人》杂志刊登长篇文章
面对中国崛起,美国为何会“爱恨交织”?中美关系应如何定位?最新一期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日前刊登了长达14页的封面故事《中国崛起之威胁》。这篇报道的作者爱德华·卡尔告诉记者,本文剖析了中国崛起、中国与美国关系,并为如何改善两国关系、建立互信支招。卡尔表示:“中国和美国注定是对手,但不一定是敌人”。
《经济学人》媒体官员曼妮表示,如此大规模的特别报道在杂志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所以写这篇报道,是因为中国在当今世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奇迹。
这次特别报道由记者爱德华·卡尔编写,但背后还有中、美、日等国的26位作者参与了创作。
看中国崛起
犹如卧薪尝胆 只求和平发展
《经济学人》在特别报道的开篇用“卧薪尝胆”的典故比喻了中国的发展。文章详细地讲述了中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如何以阶下囚的身份卧薪尝胆,最后击败吴王夫差的故事。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今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与家喻户晓的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如出一辙。
报道称,勾践的典故用来比喻中国再恰当不过了,而且这也解释了很多人对于中国的发展感到“威胁”的原因,他们害怕受到中国的“报复”。但实际上,中国专心搞经济建设,选择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通过许多方法努力去安抚这个焦虑的世界:不断承诺崛起会和平进行,通过平等谈判解决与邻国之间的领土纷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联合国维和任务及国际救援中去。
哈佛大学学者保罗·科恩认为,当今的中国虽然是勾践卧薪尝胆的典型例子,但是这个“勾践”只是在自我发展和奉献,而不是为了报仇雪恨。
谈美国心态
面对中国强大会耍赖皮哭喊
《经济学人》称,经历了金融危机的美国和欧洲国家发现,中国越来越富有,比预想的还要强大。中国的上升与美国的下滑形成强烈对比,这让全世界敏锐地觉察到中国强盛的国力,并且由此使中美两国的关系变得尖锐起来。由于对中国具备攻击性的害怕和猜疑,美国试图阻止中国崛起。
近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及该国智库“罗维国际政策研究所”的防务问题专家休·怀特写了一篇文章,提到他跟美国人聊天。怀特问他们,“如果中国的实力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你觉得美国会平等地对待中国吗?”答案是“不会”。他又问:“如果不能被平等对待,你认为中国会满意吗?”答案当然也是“不会”。最后,怀特问美国人:“那你凭什么期待美国和中国和平相处呢?”美国人听了之后,通常会耸耸肩,什么都不说。
《经济学人》认为,“耸肩”这个动作体现出美国人在对华政策上的困境。美国想让中国成为它繁荣兴旺的商品市场,也想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个积极的、负责任的力量。但同时中国经济、工业、外交和军事力量的上升又让美国感受到了威胁。
“当美国人不喜欢中国扮演的角色时,就会耍赖皮哭喊。”《经济学人》用戏谑的口吻道出了美国的心态,美国打算在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之前围堵中国。冷战时期美国孤立苏联经济,武力对抗,它赢了,但现在用这套已经不管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