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毕业生留杭比例逐年下降 专家:是好现象
money.hangzhou.com.cn  2011年07月20日 08:26:54 星期三  来源:新华网综合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近三年的毕业生调查问卷显示,与两年前相比,异地生源毕业生留杭工作比例下降了10个百分点。

  高校毕业生留杭比例逐年下降

  近日,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五所在杭高校,其就业指导中心老师都有一致的感觉——高校毕业生留杭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的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发现,该校近三年异地生源毕业生留杭工作的比例逐年在下降,分别为2009年33.38%,2010年27.91%,2011年22.06%。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方志勇介绍说,不少学生在填写理由时,都把杭州的高房价作为不留杭的主要原因,“其次,生活成本高、薪酬过低、反而回乡工作生活品质更高,都成毕业生放弃留杭的主要原因。”

  一般留杭州的主要有三类毕业生:本地的、在杭州找到比较好的工作、留下来读研究生的。

  专家:不再“扎堆”留杭是好现象

  每年临近毕业,浙江理工大学都会专门包30多辆大巴车带学生去海宁、桐庐、奉化、绍兴、宁波等地参加当地的招聘会,“这么做一方面是学校一直都鼓励学生去基层工作,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通过这样的途径让他们实地感受基层工作的发展前景。”浙江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蒋肖波介绍说。

  杭州市人才服务局毕业生工作处处长熊伟说,大学生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好处有不少。首先,基层工作对年轻人来说是个很好的锻炼和积累,而且相对杭州来说基层的生活成本和生存压力较小;其次,大学生去基层有利于基层人才结构的调整和填补。建议异地求职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要根据自身实际衡量是否留杭,不要一味盲目跟风。

  毕业生求职变被动为主动

  浙江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蒋肖波有个感觉,近几年省内的毕业生,回家乡工作很多。因为当地经济发展较快,回去工作与留在杭州没有明显落差,他们反而觉得,回家对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更有帮助。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没有回生源地,但更倾向于去经济较发达的三、四线城市工作,“杭州就业成本过高,三、四线城市的招聘力度也逐年加大,再加上对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发展有更好的规划,所以近几年这些城市也成为不少毕业生就业的热门地。”

  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专业技能人员交流服务处副处长叶金香认为,大学毕业生不再扎堆留杭州的现象在近几年日趋显现。毕业生回乡之后能获得更多“人脉”帮助,可能比在杭州生活更舒服,同时也能利用专业技能促进当地的发展。客观上说,这也缓解了杭州的就业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郎越时认为,异地求职者回家乡发展的趋势是求职者就业观和职业观的转变,说明他们的就业思维更多元化,也更务实了。(据每日商报王萧涵 孙颖)

作者:王萧涵 孙颖    责任编辑:王铧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关键字:  
 
-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全部骤降 北京跌幅近五成
-达芬奇公司道歉被指苍白无力
-能源局可能收回5万千瓦以下项目审批权
-银监会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切实加强小企业金融服务
-财政部25日连发三期国债 最大发行额达200亿
-45个中央部门已公布“三公经费”
-西泠春拍昨15.2亿收官 创历年来最好成绩
-宁波两"地王级"地块流拍 开发商:没"余粮"
-网易杭州研发中心昨天正式启用
-大佛龙井成为具有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龙井茶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