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驻川全国政协委员建言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王欢 刘春华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好像坐上了"过山车"。”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驻川全国政协委员刘汉元的感慨,引来众多媒体和委员关注。
很多人都记忆犹新:2011年上半年,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到了下半年却风向突转,产能过剩的议论声四起,一些多晶硅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的危机。
新能源产业面临的困扰,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侧面。“当前我省乃至全国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市场和技术"两头在外"的情况,这对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非常危险,必须尽快扭转这一态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如何应对挑战?驻川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永远别忽略中国是个多么大的市场
西部地区人均最丰富的资源是什么?
“不是水能,而是光能。”谈及新能源话题,长期从事光伏产业发展的企业家刘汉元语调激昂:“新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能源要素牵一发而动全局,能源的清洁化和可持续生产化是所有一切转变的基础。”
然而,“新兴”二字虽然充满生机,却也意味着刚刚起步,预示其成长过程中必将遇到许多波折与困难。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到2011年为止,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应用市场70%还是以欧洲为主,现在外围经济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前几年投资的产能渐渐释放出来,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可谓进入了寒冬。
陈放委员分析,从国际经济史看,任何一次危机都会催生一批新的产业,四川步入后重建时代,更要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取得产业发展的“话语权”,为四川在新一轮发展中提供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我们当前应该关注的,是怎么在严寒之中,增加大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共识,不要被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的反倾销大棒挫了士气,使整个产业状态能够做到风景这边仍好。”刘汉元委员呼吁。
“开拓国际市场,不应忽略中国是个多么大的市场,这个市场也应该是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产品的市场。”洪建胜委员说。
让刘汉元委员颇为高兴的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要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机制。“不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取决于市场。”还有委员建议,在公平公正原则基础上,采取“竞争前补供方、发展中补需方、产业化靠市场”的发展策略,完善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采购、应用示范、购置补贴等环节。
突破技术依赖,不能“买点机器就上马”
“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关心新兴产业发展的驻川全国政协委员们,在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敏锐地发现了这句话。何谓不盲目?
来自九三学社中央的一份调研报告引用了一项针对全国新兴产业发展的调查结果:超过9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近80%的地区选择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要摒弃跟风思维。”陈放委员分析,现在很多地方、很多企业投资发展新兴产业,常常是看到相关政策出台,“买点机器就上马”。实际上,新兴产业往往发端于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不将主要精力用在关键技术的突破上,而只是把功夫下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上,就难以摆脱技术严重依赖的尴尬局面。
有委员透露,当前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己掌握核心技术的仅1/3左右。“当务之急是刺激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委员们建议,一方面,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准入门槛上,应求“新”不求“大”,重技术水平、轻规模限制,扭转一些地方争投资、抢项目,大搞新瓶装旧酒式新兴产业形象工程的不良倾向;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公共平台,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更优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