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钱放在银行吃利息根本不划算,这个事实已被绝大多数人接受,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其中最稳妥的恐怕就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银监会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只有5000亿,去年年末这个数字是10万亿。自2003年首款银行理财产品面世至今,10年的时间里,银行理财市场以年均近100%的规模增速迅速崛起。同任何一个野蛮生长的市场一样,银行理财在狂飙突进的十年里积累了很多问题,其中既有理财产品本身的缺陷,也有银行在设计和发行过程中的不规范。
新年伊始,银监会就成立银行业改革领导小组,由主席尚福林亲自挂帅,当务之急便是改革理财产品治理体系。未来理财产品将不再是银行变相吸储的工具,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而且投资者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不过好消息是,购买理财产品的门槛有望降低,便捷程度会进一步改善。
门槛太高流动性太差
在一家国有银行工作的黄丽敏(化名)最近把放在余额宝里的零钱转到了微信的理财通上,身为银行客户经理,去年蜂拥而至的互联网理财对她的业务形成了不小冲击。
“其实和余额宝、理财通背后的货币基金相比,目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点都不低,只不过很多年轻人没能满足5万以上的投资硬门槛。”黄丽敏说。
银行理财产品较低的流动性也成为投资者不选择的原因之一。虽然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与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截然不同,但封闭式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要略逊一筹,由于大多数理财产品都不允许投资者提前赎回,客户急需用钱时只能另想办法。
“此前就有不少投资者拒绝买理财产品,即使损失点收益率也要到商业银行做贴息存款,因为买了理财产品中途不能拿出来,贴息存款大不了损失掉贴息的利息。”
在日前银监会创新部课题组公布的一份《银行理财产品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报告》中显示,高达67.73%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支持理财产品的质押融资功能,理财产品应该实现可自由“转让”。
首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也比较麻烦。按照目前的规定,首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必须要到柜台办理。黄丽敏说:“我们要花5-10分钟评估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通常首次办理全程要耗费近半个小时。”
而在她看来,上述的缺陷都无法与越来越大的兑付压力相比,“目前理财产品实际上是银行变相吸储的工具,在销售时业务员也在有意回避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的问题,导致许多投资者把它当成存款,实际上绝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是存在风险的,一旦发生大问题,银行有权利不兜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