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存款模式难以为继
半个月前,杭城在售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占比过半,兴业银行甚至发行了一款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6%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自“钱荒”出现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低与银行缺钱程度的关系愈发密切。
渣打银行在最近一份针对银行理财的报告中指出,银行理财产品筹集的资金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具有银行本金担保的,大部分资金形式上并非由银行进行投资,而是委托给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由它们配置于同业贷款、证券、贷款等资产混合中。
按照渣打银行的估算,理财产品中40%-50%的资金被用于普通贷款无法企及的部分经济领域。市场上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某房地产开发商愿意以14%的成本融资,通过中间人找到银行,中间人收4%的中介费,银行收4%管理费,给券商、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1%的通道费,做了一个预期收益率为5%的理财产品。
这个段子虽然有所夸张,却真实地反映了融资链条上的生态系统,而理财产品购买者往往成为风险的最后承担者。
对于银行而言,这么做的好处是不但可以拿到不低
的管理费,而且可以规避央行对于贷款额度的管制,将资金转移到监管更宽松的表外业务上。
在六月份首轮“钱荒”发生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接受快理财采访时就提到,由于表外业务膨胀过快,在央行有意控制流动性的情况下,银行需要不断发行理财产品并提高收益率来兑现预期收益,这个模式难以为继。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银监会对日益膨胀的表外业务做出过警示。去年银监会在“8号文”中也对理财产品非标债权的投资比例进行严格限制,非标债权中很大一部分最后成为了贷款。此次银监会下决心改革银行理财产品是对“8号文”的进一步延续。
银行资管大幕拉开
结构性理财产品增加
从目前来看,银行资管计划很可能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下一站。去年9月,经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批准,中信银行获首批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目前银行资管计划的试点已扩容至工行、建行、农行、交行、平安、民生、光大等十几家银行。
简单来说,银行资产管理相当于投资者将资金交给银行,由银行直接代为理财。投资者在享受高利率的同时,还要承担破产的风险。而银行为了自身市场信誉的考虑,必须要对资金的安全性负责。
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创设就是一大方向,银行以债权形式直接向企业投资,发挥资管投行的角色。去年10月,首批逾100亿元人民币的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试点发行完毕,这些资金所投向的均是国家支持的相关行业。
另外,结构性理财产品也是银行资管计划未来的发展重点。财汇资讯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2013年12月22日,一年来共有27家中外资银行发行过结构性产品,发行数量总计2131款。
与以往外资银行是发行此类产品的绝对主力不同,今年中资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幅增加,并且产品发行数量首度超过外资银行。统计显示,中资银行共发行114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占市场总份额53.6%,外资银行共发行结构性产品989款,占市场总体份额的46.4%。
数据显示,一些开展理财业务相对较晚的城商行也开始涉足结构性产品,如杭州银行也已发行了结构性理财产品。此外,工行、农行、招行、平安、渤海和广发银行等都形成了结构性产品的定期发行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