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制片时代(上世纪80年代)
1980年,作为中美一系列文化交流的项目之一,中央电视台首次引进了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那时候还没有“美剧”这个称呼,还被统称为译制片。
这部美国70年代科幻片的经典之作,原本有100多集,被制作成一部21集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所带来的文化冲击非常大。除了剧情中的关于海洋生物、计算机等情节引发了一轮科幻热潮之外,男主角的太阳镜也成为了那个时代中国所有时尚青年必备的装束。
中国第二部引进的美剧《加里森敢死队》也于1980年10月开播,这部拍摄于60年代末的电视剧讲述的是关于监狱里一群囚犯,在一个美军“干部”的带领下,深入德军敌后搞破坏的故事。但是这部26集的电视剧在播放了16集后就被“下架”了,多年之后披露的原因是“被认为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有多少艺术价值”。
看了一半的电视剧没有结局显然很难让人接受,于是大批年轻人涌向了那个时代一个特有的场所:录像厅。没在录像厅里看过“加里森”,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看过NBA一样。之后的播出的《神探亨特》至今仍被60后和70后奉为心中永恒的经典。毫不夸张地说,《神探亨特》就是那个年代的偶像剧。
碟片时代(上世纪90年代)
1990年,由上海电视台引进、上海人艺配音、上海电视台译制部译制的电视剧《成长的烦恼》开始播出,这堪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美剧,因为剧情更加生活化,中国人也由此了解了美国普通人生活的点滴。
由于当时全国流行的卫星电视接收器(俗称“锅”)被政府禁止了,这部剧集播出了4年之后也被腰斩,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惦念了“麦克”多年。
《成长的烦恼》类型的情景喜剧后来也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94年,国内首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推出,并成为90年代中后期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至今仍有电视台在重播。
尽管电视台引进美剧的步伐停滞下来,但碟店老板成为另外一个推手。90年代中后期,几乎每个学校周围都遍布了卖打口盘(走私盘)和盗版碟的小店,靠着口口相传,“美剧”开始在中国形成热潮。
但是,打口盘(走私盘)和盗版碟大多来自于台湾和香港,翻译对于内地观众来说并不好懂,而且制作粗糙,画质很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