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兑两难
上述信托公司高管表示,将刚兑隐身在投资之后的做法,实属无奈。“这样表面看起来是投资,而不是债权,不会对流动资金和利润造成不利影响。”据其透露,除公司管理层及项目相关人员之外,兜底的具体情况从财报上很难得知。
不光彩还是小事,信托公司真正担心的是成为“标杆”。“所有刚兑都是走投无路的无奈选择,但是如果投资人和融资方都有这种预期,那么肯定会加重信托公司的负担。”
另外,监管层对刚兑的态度也一直有争议。一般来说,一旦出现较大规模的风险,监管层一定会出面积极协调,引导风险项目的解决。不过,这仅限于“火烧眉毛”的情况。
央行负责人在解释金融支持实业的采访中态度鲜明地表示:在融资总量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融资难融资贵更多是结构上的问题,其中提到“一些信托、理财产品存在刚性兑付,人为抬高了无风险利率”。
市场上也一直有监管层试图打破刚性兑付的传言。银监会下发的《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14】99号)也提出要“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今年8月,银监会在68家信托公司内部做过一次“最宽口径”的风险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整个行业风险项目资产或高达700多亿,其中高风险资产约500亿。这也被看作是一次行业性的压力测试。
记者采访的多位信托公司高管均表示,在风险高于承受能力之前,支持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但是,目前除中诚信托仍在“诚至金开2”的兑付上纠结外,其他同行均选择了刚兑。
从官方数据分析,无论是最宽口径的700亿,还是去年统计的200亿,目前仍在自有资产可承担的范围内。不过,这并不排除风险在个别公司集中爆发的危机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