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5000万元是法规要求的重要界限,所以规模低于5000万的基金通常被业内称为“迷你基金”。据基金三季报,目前市面上2000余只基金中共有166只基金管理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
“迷你基金”的成因多种多样,但也存在一定的共性。166只“迷你”基金主要分布在短期理财、货币基金等低收益产品或ETF品种。前者主要是由于前期业绩没有配合、营销力度不足,没能做大规模,而规模下降令基金管理难以产生规模效应,收益难有提升,这种负向反馈循环一旦形成就难以打破,以致这些基金陷入窘境。后者则很大程度上受市场行情或净值较低影响,由于大部分ETF跟踪的指数一般是大盘指数,而大盘在前几年表现不佳,远远跑输主动管理类基金,也令不少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
解决“迷你基金”问题目前一般有转换、合并和清盘三种方式。由于业内对清盘一般认为影响较为负面,在审批制时代,基金由于获批难度较大、流程较长,因而也有一定的“壳价值”,故基金公司一般不愿选择清盘。但到了注册制时代,基金的“壳价值”已经大大降低,人们对清盘的认识也开始转变,近期出现的一些主动清盘的案例,可能对这类“迷你基金”清盘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另外两种方式中,由于基金合并涉及托管行、登记结算、持有人等多个方面,鲜有公司予以尝试。而基金转换使用的较为普遍,但由于转型后的基金业绩也并不一定会有起色,投资者对这类处理方式也渐渐开始不买账。
不难看出,当基金已变得“迷你”,无论怎样处理,都显得颇为棘手。好买认为,对迷你基金的最佳应对方法是“未雨绸缪”,尽力提高投研水平和营销力度,做好基金业绩,从源头上防止其出现,而不是形成后“亡羊补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