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征信给生活带来啥变化?
用惯了央行“官方报告”的人们,面对新来乍到的民营征信报告,会擦出什么火花?更多选择的“民营报告”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变化一: 覆盖没有银行记录的人群
与信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相比,中国的信用卡渗透率较低,很多人没有信用记录,金融机构担心风险不敢授信。央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底,征信系统收录1963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和8.5亿自然人信用信息。
芝麻信用副总经理邓一鸣表示:“央行的征信记录还有未能覆盖的群体,比如没有过借贷行为、没申请过信用卡的人,学生群体、蓝领工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这些常被官方报告忽略的人群,可能恰恰是活跃的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数据分析评估其信用等级。”
变化二: 融入点滴生活
“目前我国征信系统的信息覆盖面主要集中在信贷系统,而对于个人其他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尚缺乏信用报告。”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说,来自于互联网的信息包罗万象,涉及网上银行、电商购物、社交聊天、招聘婚介、交通运输等方方面面。也许,今后在相亲网站上,可以通过信用数据筛选交往对象,防止骗婚;在租房时,可以通过出具信用报告,顺利通过房东考察;在求职时,可以凭借信用报告获得单位的认可;在租车时,凭借较好的信用评分可以免交押金……
变化三: 信用转为财富
在加大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后,很多以前认为不起眼的小事,或将成为你的“污点”记录,严重影响今后生活,例如滴滴打车的爽约记录、骗取保费时伪造的个人信息、网店贩卖假货的差评、预定饭馆却“放鸽子”、乘坐公交车的逃票行为等。因此,信用已经不只是一种美德,而逐渐在转化为一种财富。
浙江将建“失信黑名单”
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等成重点人群
今年6月底前,浙江将建立各行业、各领域失信黑名单,同时将覆盖自然人,尤其是公务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律师、注册会计师、医务人员、教师等重点职业人群。浙江省信用办主任徐幸表示,将推动全社会广泛应用这份名单,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社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