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已趋成熟 网民最期待政企分开
money.hangzhou.com.cn  2015年02月02日 09:59:20 星期一  来源:人民网

    网友们不仅支持国企改革,还给出了具体建议。22.6%的网友认为,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有效途径。在这部分网友看来,混合所有制作为新一轮改革的重点,不仅意味着垄断行业的放开、融资成本的降低,也意味着国企政策资源、人力资本以及市场资源的共享。

    与此同时,网友对国企改革也不无担忧。14.5%的网友认为国有企业应全民所有并接受民众监督。10.4%的网友认为国企改革首先要解决腐败问题。5.3%的网友持悲观态度,认为国企改革实现难度较大。

    一些网友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们认为,不管是引入混合所有制还是其他制度,只要有中饱私囊的腐败行为就无法保证民众利益,国企改革就不会彻底。

    这些观点无疑是在给国企改革敲响警钟,改革者要直面改革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痛下决心,改革才能有成效。

    而梳理媒体观点则更多建设性态度,如信息公开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国企改革要去行政化,加强市场化;以混合所有制促国企深化改革等,让国企改革这一话题更多了宏观思维和理论探讨空间。

    国企创新不能过度依赖政府扶持

    1月9日上午,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一经公布,立刻引发网友极大关注。在这份名单中,中石化[微博]、中石油、一汽集团等国有上市公司频频出现。

    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分析2000条网民言论,结果显示,29.7%的网友对国企创新能力表示肯定,但同时认为一些国企创新能力强是政府扶持的结果。近21%的网民表示国企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腾讯微博署名为“金少”的网友为国企创新点赞。在这位网友看来,一些针对国企创新能力的批评许多是站不住脚的。他认为,国企不仅不缺乏创新能力,甚至可以说是创新先锋。

    而有31.3%的网友则认为国企大量获奖是政府扶持的结果。新浪微博署名为“亚当斯密斯的蘑菇”的网友认为,我国国企改革后,国企的数量减少很多,但是关键行业依然是国企把持,资金雄厚政策支持,再加上国企内部的一系列改革,相对于民企来说,优势巨大。国企能获得各类奖项,不乏政府投入支持。

    新浪微博署名为“猫头鹰快艇”的网友则认为国企是有创新力的,但受体制影响,研发、经营的主动性受到一定抑制。国企的这些创新成果,是国家大力扶持下的产物,换作民企,也能出这么多创新成果。

    21.8%的网友则希望国企创新能力继续加强。新浪微博署名为“牧云起笙”的网友认为,如果国有企业不创新,只剩下华为、中兴、阿里巴巴[微博]搞创新;如果国有银行不创新,只依靠民营银行搞创新,这是不行的。国企占用了这么多资源,理应承担更多的创新责任。

    那么,如何才能让国企更好地创新?8.8%的网友给出了建议,他们认为应该增加国企压力,增强其创新趋动力。

    腾讯微博署名为“北方的狼”的网友认为,企业有压力才有创新,只要放开,以中国人的智慧,一定能够攻克创新难题,应当充分发挥各方的智慧和创新能力。

    腾讯微博署名为东方茗均的网友认为,适当的政府扶持是必要的,过度则会让企业过于安逸,缺乏斗志和创新动力。

    责任编辑:李旻煜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关键字:  
 
-阿里首迎美股考验
-黄金佳涉非法集资案
-民生银行危机48小时:大股东承诺当前不减持
-欧元贬值,催热赴欧游
-打理钱袋子,怎样才安全
-跪熊搓衣板、3D打印耳环 情人节礼品玩新概念
-本周沪深两市限售股解禁市值约90亿元
-24家企业获IPO批文 多因素引市场持续震荡
-超越马云成为首富的李河君
-楼市去库存攻坚战再次打响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