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下调了对非美国家的2015年增速预期,黯淡的全球经济或使这波“宽松潮”不断蔓延。
近期,关于中国央行降息降准的市场预期不断升高。上周末,市场风传央行降息,但传言并未成真。
“央行选择了降准而非降息,这一点并不意外,有点意外的是,这次的降准窗口在周三提前打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经济复苏不如预期,PMI等相关指标不理想,是促使央行采取行动的主要原因。
兴业银行首席分析师鲁政委发微博表示,央行降准是对此前PMI跌破50的反应,将降低金融机构成本,释放出的长期限资金有助稳定金融机构预期,引导融资成本下降。意味着中国对全球竞相出现的宽松政策做出反应,人民币汇率也将进入贬值通道;否则,降准就仅仅只有脉冲效果而无助于经济企稳。
普降和定向降准相结合 有望释放七八千亿资金
这是一个普降和定向降准相结合的动作。
在此次调整之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是20%,调整后为19.5%。据了解,本次普降存款准备金为2012年5月18日后时隔32个月的首次调整,最近一年内为引导信贷资源支持“三农”,央行已经有两次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的动作。
浦发银行杭州分行财富管理部兼私人银行部总经理郭剑认为,央行此举意在引导资金价格往下走,从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下周又有20几只新股上市,其中一天就有17只新股发行,这对市场资金面影响较大;加上春节前是货币投放旺季,市场对资金需求上升,两个因素叠加会导致短时间资金价格飙升,抬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因而央行提前降准,意在增加市场资金供应,平抑资金价格。”郭剑分析,此次降准0.5个百分点,可以释放资金7000亿—8000亿,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市场资金需求,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不过,在董希淼看来,降准和降息的重心有所不同。“降息更多的是着眼于融资贵这个问题,而降准是为了释放流动性,让银行有更多的可贷资金,落脚点是为了增加资金供应量,解决融资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