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系统: 百度 阿里巴巴 腾讯 华为 中兴 汽车周边: 京东 小米 易车 整车生产: 苹果iCar 谷歌Android Auto 特斯拉 Model S 优步Uber 索尼 乐视“See计划” 易到用车“易奇” 汽车电池生产: 三星 LG
苹果三星索尼乐视 都要造汽车
近日,三星和苹果这对冤家不约而同出现在汽车新闻中。先是有报道称苹果正在研发电动汽车iCar,这个内部代号为“Titan”的项目已经招募了上千人,包括梅赛德斯奔驰硅谷中心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紧接着三星集团附属公司三星SDI宣布收购全球领先的汽车供应商Magna International旗下的Magna Steyr电池组业务,后者是奥地利一家制造商,主要设计和生产汽车零部件,包括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外界称三星将跨足电动车生产。
更早杀入汽车行业的谷歌,在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上的研发投入已经高达数百亿美元。现在,它除了要面临老对手苹果公司的阻击,还要提防其他互联网新贵从斜刺里杀将出来。比如今年2月,美国打车服务公司Uber就宣布将开发自动驾驶电动出租车。索尼近日也购买了ZMP公司的股份,后者是日本一家制造机器人汽车的创业公司。
在这场由IT互联网公司发起的造车运动中,中国互联网企业不甘示弱。
今年2月初,易到用车和奇瑞汽车、博泰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全新公司,计划于2016年推出首款“互联网智能共享电动汽车”——易奇。奇瑞去年还发布了“凯翼汽车”新品牌,高调宣称要“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
乐视不久前公布了参与汽车制造的“See计划”。其对手小米据报道也已经派遣技术团队进驻硅谷,从风险投资角度启动汽车项目。
国内新晋首富、汉能薄膜发电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上个月也宣布,计划将在今年10月推出3到5款太阳能全动力汽车,在日均4小时光照下,可以驱动一辆1吨的汽车正常行驶80至100公里。
就在乐视、易到等互联网企业强势造车之时,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也没闲着,它们在互联网汽车领域的布局也已全面展开。
早在2014年7月,上汽集团就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致力于打造全新的“互联网汽车”;1月27日,百度也发布了其车联网解决方案CarLife;腾讯与上海通用也于近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更多的国内互联网公司选择与传统汽车厂家合作来生产新一代汽车,比如华为集团去年底先后与东风、长安等车企签订合作协议,将为车企提供车内的触摸屏和操作系统;京东商城与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去年3月达成战略合作,主要在车载智能终端、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