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梯队:山东、江苏和天津GDP含金量低 专家建议加大民生投入
在第三梯队有两个现象较为突出:一是这个梯队不仅有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比如青海、新疆,也有近年来发展比较好的省份,比如山东、江苏、天津、内蒙古、辽宁、陕西等。二是不同区域之间的GDP含金量差异大,有4个富裕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而经济欠发达省份青海、新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5万元徘徊。总体看,在第三梯队中,富裕省份占大多数。
但是,江苏、山东这两个2014年GDP排名第三、第四位的经济大省,在当年GDP含金量的排名中,却位居榜单的倒数第三位和倒数第五位。
这并非偶然。历年GDP含金量榜单显示,江苏、山东在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的GDP含金量排名中均位列最后十名,2011年、2013年,也排在最后15名。
天津的排名也好不到哪儿去。2012、2013年连续两年的GDP含金量排名中,天津也在最后10名之列。但是,在2014年下降最快,成了倒数第一。
对这种现象,袁钢明将其解读为这一榜单中的部分人均GDP水平较高的省份 “因为整体收入水平改善了,轻视了居民收入水平”。
但是这种情况也跟经济发展存在的波动性周期有关,“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以后,也就是社会矛盾开始化解之时,政府就会扩大项目投资,然后减少收入,这是一个阶段性周期性的变化——一段时间注重民生和收入,一段时间注重投资。这种周期性变化在最后一个梯队特别明显。”袁钢明说。
有专家认为这种情况类似于国际上一些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专家分析认为,这些国家达到了一定的高速发展水平后,就会头脑发热,把很多资金投资到一些大规模的项目上,主要原因就是认为居民收入已经达到了温饱的水平。
根据地方政府的公开数据,山东、江苏2014年1—7月的投资额就超过2万亿元;辽宁、湖南等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甚至超过一半。
事实上,在山东、天津等省份,政府财政收入增速快于居民收入已屡见不鲜。2014年天津市的GDP增长10%,政府财政收入2390亿元,增长15%;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和10.8%,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速。
山东省的情况同样如此,2014年GDP 增速为8.7%,财政收入增长10.2%;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仍低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速。2014年陕西省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共计1889.98亿元,同比增长13.63%;而同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仅为10.2%。这些都拖累了GDP含金量。
对比历届榜单,GDP含金量排名后5位的省份中,陕西、内蒙古这两个中西部省份的排名,已经连续4年没有动过了,分别位居倒数第4位和第2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西部地区投资很大,也许每年都会新增一个大的投资项目,但这个项目不一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尽管GDP增加了,意味着分母上的人均GDP增加了,但是分子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未显著增加,这样GDP含金量就不会高。
第三梯队如何提高GDP含金量?长期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通过《中国经济周刊》向第三梯队的省份提出建议,“第三梯度的中西部省份,在关注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民生和公共服务的投入。而东部的那些富裕省份,还是应该拿出更多的利益投入到民生和公共服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