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在酝酿新规时的良苦用心不难理解。毕竟资金如流水,何况当它们由真金白银演化成一串数字后,所面临的技术风险、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并没有消失,甚至在某些情境下可能被放大。此时保持监管的理性审慎尤为必要,盲目放纵“伪金融创新”,可能引致经由互联网放大了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但如何保持监管审慎而又不至于扼杀金融创新,却考验监管智慧和分寸。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寥寥数字的条款之下,暗藏多少我们所难以知晓的机构博弈、利益纷争和监管游说?
在笔者看来,就当下中国金融抑制的现实而言,打破国有金融体系对资源配置的垄断,改变传统金融格局下资源分配不均的痼疾,比防范因互联网金融创新而引发系统性风险,要来得更为迫切。平等、开放、快捷、低成本的互联网精神,正在给中国的金融体系带来改变。第三方支付、P2P平台、“宝”类产品、股权众筹……通过这些互联网金融创新,原本那些经常被忽视的“长尾”个人和企业,获得了原先根本难以触及的支付、融资和理财服务。原本牢不可破的坚冰终于开始消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