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距离近,再加上有了私家车,所以一年之中可以多次回老家看望父母。即便回家次数太多因而太熟悉因而也就对许多事习焉不察,但因为毕业后离开老家外出工作的这十几年,恰逢中国经济强劲增长、资产价格迅速膨胀的十几年,家乡的许多变化,还是在我印象里,留下了不小的冲击。
最大的冲击当然是新城区从无到有。与许多地方一样,老家也经历了一个拆旧城、建新城的过程。新城区在短短几年内就迅速建成,宽阔的马路、式样新颖的楼房,以及绿化得如同花园一样的社区。平心而论,就居住条件来说,新城区当然比老城区强太多了。但是有一个遗憾:新城区的商业一直上不去。
新城的社区,临街的一面大都被宽宽的绿化带包围,很少为底商留出专门的空间。宽阔的马路以及宽阔的绿化带,使得一个个社区如同被隔离的孤岛。远远看去,社区中的楼群如同起伏在绿树的汪洋中,而离近了看,就会发觉这种宽阔的网格状设计,在满足了人们对于绿色的向往、对于花园城市的要求之后,无形中却 将“人气”给压了下去。
一个城市没有商业,就没有了呼吸。于是,新城区便诞生了几个商业中心。除了唯一的一个大型超市属于规划之列,其余的,全部是自发形成。这些自发形成的“商业中心”,也就是农贸市场、菜市场、早市这样的业态,显然,它们不是政府极为喜欢的高新之类,因而也就脱不了经常“流动”。例如老家近来在争创文明城市,这些“商业中心”一夜之间无影无踪,弄得人买个油条都找不着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