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清算平台的加入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力量。若接入的银行、支付机构数据足够丰富,网络清算平台可坐享支付机构十几年成长所积累的数据红利,有望成为网络支付领域新的“巨无霸”公司。
日前,有消息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正组织筹建一家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清算平台(下称“网络清算平台”),且已进入央行内部审批流程。该平台被业界称为“网络版银联”,有望对接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实现网络跨行清算。
记者随后向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求证,该协会工作人员称:“网络清算平台已在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但具体怎么做还待人行等各方具体研究。”尽管如此,业界对网络清算平台的关注度却持续高涨。对不同规模的支付机构而言,此番更是意味深长。
反响不同
据悉,网络清算平台主要针对的是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并不涵盖线下银行卡收单或预付卡机构。该平台一旦成立,银行不必再跟上百家支付机构进行对接,第三方支付机构也不用与银行进行“讨价还价”,双方均转向网络清算平台一点接入。这样一来,两端连着所有机构,有利于制定行业标准及统一业务规则,成为央行规范整个网络支付行业的一大利器。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人士表示,平台由协会牵头组建,但并非完全行政性的,而是引入市场机制,采用公司制方式组建。据业界披露,协会拟参与网络清算平台的实体公司出资,股东人员不超过50家,涉及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多方主体,投资金额预计不超过5000万元。
“网络清算平台的设立既是阻截第三方支付直连银行的最新举动,也是出于监管的考虑。”上海一位支付行业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目前支付宝、财付通等占据大部分网络支付市场份额,且几乎都与银行直连,因而所有交易数据都留在网络支付平台上,信息并不透明。而一旦接入网络清算平台,平台能够获取相关数据,便于网络支付监管,以及处理相关诈骗、洗钱、违规等风险。
对不同体量的支付机构而言,是直接接入网络清算平台还是单独与各家银行谈判,合作成本并不相同。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同规模的支付机构对网络清算平台态度不一:一方面,银行因承担潜在的信用风险,对支付机构往往挑肥拣瘦,使得小型支付机构与银行接洽合作时议价能力不强,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依托强大的客户群和市场地位,大型支付机构释放的规模效益明显,更容易获得银行合作的机会,因而倾向于直接与银行接洽,压缩中间成本,费率相对更低。
观察整个网络支付链条,银行显然是获利方,即便采用直连方式进行跨行清算,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在收益上均有分成。受访人士表示,未来引入新的网络清算平台,原先的利益格局可能被打破,网络交易的手续费蛋糕不排除要切分一块给网络清算机构。
规则待出
2011年以来,央行陆续颁发了270张支付牌照,但支付早已过了群雄混战的草莽阶段。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去年国内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8674.5亿元,同比增长46.9%,涉及网购、电商B2B、基金交易、网游、航旅等方方面面。不仅如此,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一并拿下近八成市场份额,依次占比47.5%、20%、10.9%。
即便到了线下市场,阿里、腾讯仍然不可小觑。二者借助扫码支付不断攻城略地,使越来越多的线下用户迁移至移动端,比如去年支付宝用户移动端支付占比已达至65%。
无疑,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基于海量用户撬动整个市场,“横扫”无数移动端。不少小型支付机构甚至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公司形成利益捆绑,为后者进行扫码支付的地推服务,从而获取额外收益,分成通常可达五五比例。
“支付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支付宝。”谈及支付发展格局,上海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负责人用“可怕”一词形容支付宝的市场地位。因此,借助网络清算平台,对那些通道不全的小型支付机构而言,或将实现某种市场联盟,提升整体竞争力。
“网络清算平台的加入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力量。”受访人士称,若接入的银行、支付机构数据足够丰富,网络清算平台可坐享支付机构十几年成长所积累的数据红利,有望成为网络支付领域新的“巨无霸”公司,支付市场或迎来变局。
网络清算平台一旦设立,未来是否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均需纳入其中尚存争议,毕竟支付宝等大型支付机构本身连接了众多银行机构,内部体系已打通网络跨行清算功能。
随着国内清算市场的逐步放开,今后无论是银联还是“网络版银联”都不再可能享用“独食”,更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会陆续申请进场。
不过,对于一个新的网络清算平台来说,更多操作规则仍需明确,比如究竟对接哪些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取多少费用,以及如何错开银联现有的网络清算业务进行差异化发展等。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人士称,网络清算平台尚在审批之中,预计上半年会有一个结果;具体细节不便透露,但业务上肯定不会跟银联重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