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说不片面追求企业规模,并非说规模不重要,只是说企业规模应当和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市场需求相适应,不要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否则是欲速则不达,就“非徒无益而又有害矣”。
要中国企业淡化“规模”概念,首先要从增幅管理部门做起,要废弃视规模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甚至是奖惩企业领导的标尺。不能认为企业规模做大了,领导就应当很能干。关键是企业运作是否成功,企业的发展潜力如何。这次金融危机过程中,汽车业陷入了困境,垮掉的甚至恰好都是规模大的企业,而一些规模适度的中型的企业却取得了良好业绩,如本田、宝马、奥迪等。
我们希望,一汽不要因受规模压力而影响既定的发展方针,不要屈服和受舆论左右,转变自己的经营方向,应坚持把中国“第一自主品牌”做为最重要的目标,包括红旗、奔腾、夏利,特别是红旗品牌,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情结,只能做好,不能搞砸,红旗品牌废了,将是永远的遗憾。中国要成为汽车强国,只能依靠自主品牌,和有多少合资公司无关,与合资企业有多大产能、能生产多少汽车无关,特别不要把中国变成万国品牌俱乐部,成为世界品牌最多、跨国公司在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一句话归总,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自主品牌。
目前一汽的规模布局已经成型,产品系列在国内车企中最为完善,乘用车、商用车一样都不缺。最大的短板就是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对中国很重要,对一汽更重要。一汽是中国最早发展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国人对一汽的期待也最高。这些年,人们对一汽的诟病,基本上都集中在自主品牌问题上。所以把自主品牌做成中国第一,不只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一汽自身的需要。还可以说,无论哪家企业,如果不能把自主品牌做成中国第一,仅靠规模成为最大,作了“第一汽车”也是有名无实,也是跨国公司的“第一代工”,那才是最大的失败。
一汽整体上市募集到的资金,应该不遗余力地投在发展自主品牌上。一份投入,一份收获,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汽车业的投入和形成的能力绝对成正比。有上汽的前车可鉴,上汽自主品牌的基础不能与一汽同日而语,但2002年以后,上汽在自主品牌上投入非常巨大,包括收购罗孚和重组南汽,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所以在短短数年内取得了重大突破。还有奇瑞,虽然起步晚,但在自主品牌上的投入相当巨大。最近刚刚建成的“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 投资15亿元,走在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前列,足以看出奇瑞在自主品牌发展上的决心。
这是中国汽车“曲线救国”的目标。虽然中国汽车起步晚,但并不是为了合资而合资,不是为了把世界上所有跨国公司的汽车品牌,全都集中在中国来生产,而中国自主品牌却没有做强,这绝不是中国人发展汽车的目标。如果这样做是我们的悲剧,是中国汽车的耻辱,没有什么可骄傲的,这是要被子孙后代所诟骂的事情,绝不是我们的光荣和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