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绿色:标准缺失带来泥沙俱下
目前,房地产市场上,低碳不仅是“流行风”,更是楼盘之间相互竞争的筹码。“绿色地产”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带来现实中的鱼龙混杂。杨溥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各大楼盘纷纷打出“低碳牌”,借概念进行炒作。
“国内消费者对绿色地产还不了解,而且目前国内绿色地产没有统一标准,还比较混乱,有很多开发商打着 绿 色 概 念 推 高 造价 , 忽 悠 消费者。”他向记者举例,现在有一些宣传上很高端的项目,由于使用了部分“低能耗”的节能技术,反而大大提高了投入成本和使用成本。他曾经参观过一些开发商推出的所谓绿色建筑,发现无非就是一些节能技术的堆砌。更让他感觉无奈的是,这些正在使用的所谓先进的节能技术在国外早已是淘汰技术。
一些建筑开发商在市场竞争中打出绿色牌,但并没有真正搞清楚何谓绿色,而国内的多数消费者对绿色建筑、地产同样理解不够深入,其实节能环保只是绿色建筑、地产的一个方面。现在的误区是,很多建筑地产企业一味追求高新技术,照搬发达国家既有技术,而忽视了因地制宜。刻意追求技术节能,反而带来不节能,不仅拉高成本,还可能违反最大限度节约资源的原则。
据专家介绍,现在国内很多绿色建筑并没有真正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障,更没有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很多“绿色地产”只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体现出绿色理念。有些地产项目打着某种新型环保节能技术的旗号便自称“环保住宅”,简单地种点花草或是小区中稍微有的绿化面积就成为“绿色小区”了。
上海建科院总工程师徐强表示,“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内涵不是很了解,也有很多标榜绿色的建筑可能并没有达到标准。我们现在从商业角度上可能考虑更多的是建筑外在的景观,对一些景观比较好的,比如有清水就认为是比较生态的,一些豪宅认为自己是绿色的。事实上,绿色建筑对资源消耗,对用地的效率是有要求的。”他认为,绿色建筑是节能的,但节能的建筑未必就能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节能,还有一些用地效率、室内室外环境等综合的要求。
“绿色地产肯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现在很不幸地被一些开发商作为一种噱头,一种口号,一种溢价的手段。”杨溥感慨到,建筑节能不仅是节能技术、系统、产品与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要进行技术的集成和创新。
杨溥很推崇中国的古代建筑,其中包含很多绿色智慧值得现在的中国地产从中汲取的。“我国的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合一,追求的是建筑和自然的高度协调统一。”作为地产项目顾问公司,杨溥鼓励地产客户做能源规划,他对客户说,“通过做能源规划,使建筑节能,低排放,这样不但对你的开发有好处,也是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绿色地产”先行者的审慎探寻
尽管绿色地产的发展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认识到,绿色转型才能迎来可持续发展。易居资本中国基金投资总监陆昌泉表示,“目前国内做得比较好的绿色地产公司也都走了很多弯路。”
近几年来,国内众多品牌开发商,纷纷试水并大力推行绿色地产。
招商地产董事总经理林少斌回顾道:2002年招商地产在国内率先提出绿色概念,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狭义的绿色技术走向一个更广义的绿色人文地产概念。在他看来,绿色地产的核心理念是尽可能地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也就是,在一定的舒适度条件下,在建筑的全过程中实现对环境破坏最小,创造健康自然舒适的家园。
位于上海闵行区的“朗润园”是2004年万科在上海做的第一个绿色建筑项目。这个项目从规划和建筑设计源头入手,集成应用了雨水收集利用、透水路面等技术,享誉一时。
2004年,上海首幢生态办公示范楼在闵行区莘庄工业区内落成。它集成应用了“自然通风、超低能耗、天然采光”等生态技术,综合能耗为普通建筑的1/4,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再生建材资源利用率为60%。
生态办公示范楼的结构和常见的办公楼造型不同:外形南低北高,南面办公室下大上小,北面办公室下小上大,东北向西南倾斜的中庭从一楼直达三楼,形成共享空间。中庭内,绿树葱茏。中庭屋顶是巨大的透明玻璃天窗,开启角度大小随意。室内环境达到了健康、舒适的指标,体现了生态建筑“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栋楼后来成为了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沪上·生态家”的原型。
老石库门砖砌成的“呼吸墙”,是“沪上·生态家”的点睛妙笔,这些老门砖还用以铺砌楼梯踏面及雨水回收景观水池。墙上铺满的蓝色小管,是利用地热能调节整幢建筑温度的地源热泵。楼梯等钢结构是用旧厂房拆迁回收的型钢经处理后拼装焊接加工成的。外遮阳系统窗户外的百叶窗,落地玻璃外的卷帘门,还有阳台外的屈臂式遮阳篷,这些红色的装置叫做“外遮阳系统”,在炎热的夏天,这些装置能够随时阻挡阳光进入,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记者 王蔚 实习生 王淑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