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遭“抢购”的国债,昨罕见地遭遇“滞销”。
“今早开门询问国债发行的客户屈指可数,到中午才有一位老大爷购买了6000元的三年期国债。”工行天水支行的大堂经理称,以往当期国债发行首日,都要靠抢才能买到。无独有偶,一路之隔的建行也是“门可罗雀”,工作人员表示,昨日发行的国债也是鲜有人问津。
从9月10日起,今年第十一期、十二期储蓄国债已在杭州各家银行网点发售。但由于两次降息之后收益率下滑,本期国债销售遇冷,上半年市民一早来银行排队“抢购”国债的现象已然不见。
国债发行遇冷 “日光”业绩不再
家住运河文化广场边上的张大爷一向有购买国债的习惯,昨天起早去广发银行排队,没想到整个大厅就他一个人要买国债。
记者了解到,昨日开卖的储蓄国债共300亿元,分三年期和五年期,发行比例大约为7∶3。发售的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国债利率分别为4.76%和5.32%。相比较上半年利率超过5%的三年期国债和高达6.15%的五年期国债来说,本期国债收益对购买者的诱惑程度大为减低。
记者走访了多家银行网点,销售情况基本相同,毫无往日“火爆”的销售态势,更别提“日光”、“秒杀”等国债发行辉煌期时的业绩。
替代产品层出不穷
收益下滑成“滞销”主因
由于今年6、7月份央行两次降息,使得国债的收益率比起年初已经大幅下滑。
“替代类投资产品的出现,让人们对于购买国债这种理财方式的需求也大为减弱。”中信银行杭州分行资深理财师丁志毅表示,现在购买国债已成为投资人的常态模式。“从产品端来讲,今年以来由于债券类基金、信托类产品和银行的一些创新理财产品收益率很高,使得此次发行的国债遭遇明显的‘挤出效应’。”
丁志毅表示,长期以来 “非国债不买”的投资理念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哪怕是一向谨慎保守的老年人和医生教师等专业人士,由于投资理财的认识不断扩大和延伸,认为除国债和储蓄外,其他理财产品都有高风险的人是越来越少。“因此,本期国债的关注度和客户的投资意愿下降也是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目前国债的销售模式也间接影响了它的销量。“买个国债还要申请基金账户,又不能用网银购买,还不如以前那种‘凭证式’的国债方便。”据了解,购买国债的主流客户群目前以中老年人为主,而他们相对来说比较难接受本期“电子式”的国债,更喜欢“眼见为实”的“凭证式”国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