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国债期货上市进入“读秒”阶段
国债
money.hangzhou.com.cn  2013年07月09日 08:56:15 星期二  来源:今日早报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8日宣布,就国债期货合约及规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作为继沪深300股指期货之后,中国内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又一个“重量级”品种,国债期货上市进入“读秒”阶段。

  以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为背景,尘封18年之久的国债期货再度登场备受瞩目。在发挥规避利率风险、形成基准利率体系等功能的同时,这一品种的亮相无疑会更深刻地推动中国金融改革的进程。

  国债期货合约征求意见

  据中金所公布的合约草案,拟上市的国债期货合约标的为面额100万元人民币,票面利率为3%的5年期名义标准国债,挂牌合约月份为最近的三个季月合约,涨跌停板和最低保证金要求均为2%,最小交易变动单位则为0.002元。

  中金所表示,合约及规则征求意见截止到7月14日。“按照期货新品种上市的必要程序,这意味着国债期货的上市正式进入了倒计时,最快有望在8月中下旬挂牌交易。”业内人士预计。

  与股指期货相比,国债期货合约的设计存在诸多的差异。除涨跌停板和保证金比例大幅低于股指期货等同类期货品种外,国债期货也采用到期实物交割的方式,更多与国内市场的商品期货保持了一致。此外,到期合约最后交易日的交易时间也仅为上午的9:15——11:30。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参与交割的客户在最后交易日交易结束、交割结算价确定前,有更多时间进行交割准备,降低客户的违约风险,有利于交割的顺利进行。”中金所有关负责人表示。

  驱动金融市场变革

  与股指期货相似,专业的市场以及较高的门槛使国债期货注定是一个不是大多数投资者参与的市场,普通投资者对这一品种也远较股指期货、商品期货“陌生”。不过,若将其放在国内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一“小众市场”却有着与股指期货相近的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国债期货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推动力,对于促进市场联通、提高市场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从国际经验来看,推出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并不要求达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国债期货上市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推动利率市场化步伐,逐渐形成市场化的基准利率体系。”业内人士指出。

  此前,在基准利率方面,市场对参照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设立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寄予厚望,然而随着伦敦LIBOR操纵丑闻爆出,其报价而非完全市场交易的缺陷也有所暴露。在业内人士看来,期货市场完全公开资金交易的特点,使国债期货市场有望在未来与SHIBOR共同完善市场化基准利率体系。

  与此同时,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债期货也有助其国际化的进程。“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的推广,境外持有人民币的政府和机构购买和持有我国国债的需求日趋强烈,需要运用国债期货来管理持债风险。”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看来,国债期货上市将会增强境外政府和机构持有我国国债的积极性,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国金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江明德也表示,国债期货推出更为重要的意义,也是以其为依托建立的完善的人民币收益率曲线,可以帮助中国更加积极地掌握金融主导权。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罗彩霞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关键字:  
 
-四家洋奶粉企业降价5%到20%
-杭城银行房贷业务“限流关闸”大起底
-高温催热“宅经济”
-金融“国十条”出炉 民资进入金融业有望提速
-“微理财”神器看起来很美
- 银行中短期理财产品收益逆势上扬
-利空接踵而至 强势股退潮
-2013财富500强揭榜
-比收益比灵活为你鉴“宝”
-工行管理养老金个人账户近1300万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