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增收束缚松绑
2014年7月,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中国保费规模排名有望在2020年升至世界前两名。根据保监会数据,2013年中国保险费用收入达1.72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深圳某证券分析师对腾讯财经表示,目前中国的保险深度约为3%,密度为1200多元/人。
新“国十条”将项俊波的讲话进一步量化,意见称,“到2020年,中国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
罗毅说,新“国十条”提出的这一目标,相对于目前水平来说,是不低的。但是,“只要坚定改革,达到这个目标问题应该不是太大”。他解释说,“之前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主要是非市场化的行政管制太多,新‘国十条’中,行政管制在进一步地放开”。罗毅告诉腾讯财经,“2013年启动费率市场化改革后,可以看到今年的保费出现了很明显的提升”。
前不久保监会发布的上半年数据可以印证这一点:保费收入1.14万亿元,同比增长20.78%。 “这对保险业来说,无论是承保端还是投资端都是利好消息”,罗毅总结。
险资投资天花板上升
一方面是高速增长的保费,另一方面则是逐渐放开的保费投资。
项俊波曾在多个场合指出,保险资金投资方面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保险资产的结构和收益不能有效支持负债的矛盾仍十分突出”的问题。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85906.64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占比29.82%,债券占比41.48%,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9.36%,其他投资占比19.34%。
可以看到,保险资金投资方向多在收益率较低的债券和银行存款上。而权益类资产的投资,虽然在今年2月份下发的文件中已经将比例从25%上调至30%,但险资在这方面的投资仍然占比不大。
安邦保险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对腾讯财经表示,权益类投资虽然收益率较高,但风险较大,所以虽然放开了权益投资的上限,但对于险资的投资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一般还是维持在10%左右。但他同时表示,“空间大些不是坏事”,而新“国十条”的发布,也让他得以憧憬一番:“对于投资部门来说,是个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