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指淘宝网、阿里巴巴平台网店假烟、假酒、高仿手机、假名牌包等大量存在,认为阿里系网购平台管理混乱、把关不严,养痈成患。
而就在此前一天,淘宝官方微博转发了一条题为“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的长微博,质疑工商总局发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直指其“吹黑哨”。上述监测表明,各购物网站中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一边是监管部门紧盯特定网络购物平台不放,专找这家的问题所在;一边是网络购物平台佯装弱势,哭号被“不公平”待遇。其实,两者皆为网络购物假冒伪劣的始作俑者,这场好戏恰好揭开了网店售假的遮羞布。
有过网络购物经验的人,大多经历过假冒伪劣的洗礼,且受害后维权相当困难。
实体店铺中的假冒伪劣,随着消费者辨别能力增强,执法部门监管力度加强,有向好趋势。而网络购物的迅速兴起,网络上比价意识的逐渐形成,假冒伪劣得以在网络上快速以低价找到买家。
因此,从低价网络购物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与假冒伪劣形成天然的联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市场监管长期缺失,网络平台装聋作哑,更进一步加剧了今日网购假货泛滥的情形。
不论国家工商总局与淘宝网之间的口水仗最终谁能在舆论中占据上风,双方都无法洗白自己在网购假冒伪劣上的助纣为虐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