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夜贬值近2%的人民币,一度让市场风声鹤唳。人民币贬值所触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层层涟漪,在外汇市场、外贸市场、能源市场震荡扩散,一时危机论调和看空之声四起。针对人民币20年来单日最大跌幅,央行火速出面释疑,强调大跌系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所致,“中间价与市场汇率的点差得到一次性校正”。
大跌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表明,过度渲染解读此次大跌的负面效应并不足取,更不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的总体格局。数据显示,8月11日至13日的三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幅度逐日收窄,分别为1136个基点、1008个基点、704个基点,8月13日收盘价甚至已高于当日中间价。周一,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微涨0.01%,报6.3969元,已显露出企稳迹象。
尽管汇率大跌风潮渐归平息,但关于此次人民币贬值的利弊得失,市场仍然存在分歧。悲观者认为汇率大跌折射出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一旦人民币汇率下跌和市场预期彼此强化,国内资产泡沫和对外债务风险的敞口将被放大,加剧国内经济的通缩压力。
一国汇率的长期走势,根本取决于生产率水平。中国经济增速虽已放缓至7%,但放眼全球,除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相对明朗外,主要经济体之中,欧元区仍未走出债务危机泥潭,日本量化宽松难解结构性问题。美元进入长期升值通道背景之下,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加大。对比之下,中国仍然是健康状况最好的经济体之一,而人民币也是除美元外最坚挺的货币品种。只要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能顺利推进,并将经济增速保持在可控区间,人民币并不具备大幅贬值的基础。何况人民币国际化不允许本币大幅贬值,央行外储虽有所下降,但3.7万亿美元体量仍足以对冲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