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雪利)通过网络平台牵线搭桥的民间融资正方兴未艾,人人贷(P2P)信贷服务中介公司屡见不鲜。近日,银监会向银行业机构发布了“人人贷”风险提示,称人人贷信贷服务中介公司存在非法吸存放贷、非法集资等七大风险,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风险预警监测与防范。这是监管当局对人人贷这种业务模式的首次表态。
贷款难催生网络借贷平台
把有闲钱的一方和需要借钱的一方撮合到一起,这种做“钱生意”的网站近两年层出不穷。宣称高收益理财的宜信近几年在杭州高调拓展市场,大部分投资者对这种理财模式半信半疑。通过网络平台,把钱借给陌生人以获取高额回报,这样的投资方式,你是否敢尝试?
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是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网站。P2P平台作为第三方个人借贷中介服务平台,通过提供信用服务赚取中介费用,本身并不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借贷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客户对象主要是将资金借出的客户,以及需要贷款的客户。
银行信贷偏紧是催生这个新事物的重要原因。杭州一家P2P公司的发起人,正是在四处寻找融资的过程中突发灵感:既然钱这么紧俏,我为什么不去做钱的生意?2007年,第一批P2P网络借贷平台产生,那年正是新一轮紧缩政策的开始。第二波浪潮在2009年。今年货币政策较为紧缩,P2P借贷平台的发展也较为迅猛。
目前,国内宣称以P2P模式运营的公司至少已超过30家。规模较大的有宜信、拍拍贷、红岭创投、畅贷网、人人贷等。宜信的员工已达数千人,网络覆盖全国30个城市。
可能暗藏“击鼓传花”风险
P2P贷款模式起源于英国,核心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实现金融脱媒,使具有闲置资金出借的个人与有贷款需求的个人或企业,能在线上通过平台自行配对。而这种模式的基础是高度透明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国内的P2P公司显然不具备这种基础。
宜信的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正在争取加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然而,投资者并没有等到央行征信系统向P2P公司开放,等到的是银监会对人人贷的风险警示。
在借贷过程中,出借人和借款人签署合同、手续等通过网络实现,出借人和借款人是未曾见过面的陌生人。在这种情况下,出借人如何保证资金的安全?
记者曾以客户的身份致电宜信公司,其工作人员在介绍其风险控制措施时表示,一旦发生风险,宜信可以垫付资金。
据悉,垫付本金或垫付本息是目前大多数P2P公司处理逾期风险的主要手段,而这部分垫付的资金通常是从佣金中提取相当于贷款金额2%的风险准备,一旦发生坏账,便将本息或本金全额赔付给投资者。
但仅凭这个风险控制措施显然是不够的。今年7月21日,积累了10万注册用户、自称“中国最严谨网络借贷平台”的哈哈贷发布了关闭通告。这是第一家具备一定规模的网络P2P借贷平台宣布关门,此时距离其正式运行才过去一年半的时间。而其关闭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做P2P网络贷款有点像击鼓传花,如果借出人一直存在,那么平台就可以一直运营下去,如果资金借入人资金一时间周转不开还不了款,以新的借出资金还旧贷的情况较为普遍。如果有一天借出人突然不再出现,停止向平台借钱了,资金链可能就会断掉。
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建立“防火墙”
针对不断涌现的人人贷(P2P)网络借贷平台,银监会近日下发了《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警示银行加强内控,建立与其之间的“防火墙”,严防人人贷中介公司帮助放款人将银行资金用于民间借贷,防止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蔓延。
银监会在《通知》中称,在银行信贷持续偏紧背景下,人人贷中介公司近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这类中介公司收集借款人、出借人信息,评估借款人的房产、汽车等抵押物后进行配对,并收取中介服务费。从目前这类公司的运作看,存在大量潜在风险。
由于行业门槛低,且无强有力的外部监管,人人贷中介机构有可能突破资金不进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
小编插话:防微杜渐,趋利避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