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银行要跟网络借贷“划清界限”
银监会向银行业机构发布了“人人贷”风险提示
money.hangzhou.com.cn  2011年09月15日 08:13:10 星期四  来源:杭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朱雪利)通过网络平台牵线搭桥的民间融资正方兴未艾,人人贷(P2P)信贷服务中介公司屡见不鲜。近日,银监会向银行业机构发布了“人人贷”风险提示,称人人贷信贷服务中介公司存在非法吸存放贷、非法集资等七大风险,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风险预警监测与防范。这是监管当局对人人贷这种业务模式的首次表态。

  贷款难催生网络借贷平台

  把有闲钱的一方和需要借钱的一方撮合到一起,这种做“钱生意”的网站近两年层出不穷。宣称高收益理财的宜信近几年在杭州高调拓展市场,大部分投资者对这种理财模式半信半疑。通过网络平台,把钱借给陌生人以获取高额回报,这样的投资方式,你是否敢尝试?

  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是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网站。P2P平台作为第三方个人借贷中介服务平台,通过提供信用服务赚取中介费用,本身并不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借贷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客户对象主要是将资金借出的客户,以及需要贷款的客户。

  银行信贷偏紧是催生这个新事物的重要原因。杭州一家P2P公司的发起人,正是在四处寻找融资的过程中突发灵感:既然钱这么紧俏,我为什么不去做钱的生意?2007年,第一批P2P网络借贷平台产生,那年正是新一轮紧缩政策的开始。第二波浪潮在2009年。今年货币政策较为紧缩,P2P借贷平台的发展也较为迅猛。

  目前,国内宣称以P2P模式运营的公司至少已超过30家。规模较大的有宜信、拍拍贷、红岭创投、畅贷网、人人贷等。宜信的员工已达数千人,网络覆盖全国30个城市。

  可能暗藏“击鼓传花”风险

  P2P贷款模式起源于英国,核心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实现金融脱媒,使具有闲置资金出借的个人与有贷款需求的个人或企业,能在线上通过平台自行配对。而这种模式的基础是高度透明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国内的P2P公司显然不具备这种基础。

  宜信的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正在争取加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然而,投资者并没有等到央行征信系统向P2P公司开放,等到的是银监会对人人贷的风险警示。

  在借贷过程中,出借人和借款人签署合同、手续等通过网络实现,出借人和借款人是未曾见过面的陌生人。在这种情况下,出借人如何保证资金的安全?

  记者曾以客户的身份致电宜信公司,其工作人员在介绍其风险控制措施时表示,一旦发生风险,宜信可以垫付资金。

  据悉,垫付本金或垫付本息是目前大多数P2P公司处理逾期风险的主要手段,而这部分垫付的资金通常是从佣金中提取相当于贷款金额2%的风险准备,一旦发生坏账,便将本息或本金全额赔付给投资者。

  但仅凭这个风险控制措施显然是不够的。今年7月21日,积累了10万注册用户、自称“中国最严谨网络借贷平台”的哈哈贷发布了关闭通告。这是第一家具备一定规模的网络P2P借贷平台宣布关门,此时距离其正式运行才过去一年半的时间。而其关闭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做P2P网络贷款有点像击鼓传花,如果借出人一直存在,那么平台就可以一直运营下去,如果资金借入人资金一时间周转不开还不了款,以新的借出资金还旧贷的情况较为普遍。如果有一天借出人突然不再出现,停止向平台借钱了,资金链可能就会断掉。

  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建立“防火墙”

  针对不断涌现的人人贷(P2P)网络借贷平台,银监会近日下发了《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警示银行加强内控,建立与其之间的“防火墙”,严防人人贷中介公司帮助放款人将银行资金用于民间借贷,防止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蔓延。

  银监会在《通知》中称,在银行信贷持续偏紧背景下,人人贷中介公司近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这类中介公司收集借款人、出借人信息,评估借款人的房产、汽车等抵押物后进行配对,并收取中介服务费。从目前这类公司的运作看,存在大量潜在风险。

  由于行业门槛低,且无强有力的外部监管,人人贷中介机构有可能突破资金不进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

 

    小编插话:防微杜渐,趋利避害。

作者:朱雪利    责任编辑:王铧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关键字:  
 
-P2P网络借贷异化成高利贷?
-银行要跟网络借贷“划清界限”
-上月浙江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
-温家宝: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加快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
-20家公司半年报曝“乌龙”
-财政部称对奢侈品税态度未变 此前不赞成调降
-浙江对7家能耗超标单位惩罚电价 最高加价近百万元
-网商大会热议中小企业贷款难 "网络小贷"倒逼银行
-杭州发放首笔“职工医疗救助金” 职工多道保障
-企业不交税不道德 马云:网店要时刻做好征税准备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