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热议第三轮新股发行改革
七成投资者认为力度还不够
证监会日前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启动。引人关注的是,指导意见从强化信息披露、调整询价范围和配售比例、加强对发行定价的监管、推行存量发行等入手,拟采取多方措施抑制新股高价发行问题。同时,意见规定,证券交易所应明确新股异常交易行为标准,加强对新股上市初期的监管,加强对买入新股客户的适当性管理;证券公司应对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开立证券账户进行核查和管理,加强对客户违规炒新、炒差、炒小行为的监控,必要时采取限制措施。
征求意见稿出台后,投资者反响强烈,不少专家学者均对方案表示了认可和支持。不过,对于本轮新股发行改革能否抑制新股“三高”的问题,参与腾讯财经网络调查的四万多名投资者中,超过70%认为不会有实质的效果,因为改革的力度不够;有超过57%的投资者认为,“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这项措施最给力。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表示,新股发行改革从2009年就开始,现在已经是第三步,力度够不够最后还要看效果。整个发行体制改革一直在进行,现在是在原有的改革基础上完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方向不会动摇,持续地、不断地同时也是坚定地往这个方向走。”庄心一说。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此次征求意见稿中最大的亮点在于“信息披露充分化”,此举的作用在于进一步推进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发行制度建设,逐步淡化监管机构对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认为,提高向网下投资者配售股份的比例,取消网下配售股份三个月的锁定期等措施,把一级市场的利益大都给了机构投资者。而取消锁定期,在新股开盘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网下中签者会在上市首日拉抬股价抛出股票。这样规定会被指向机构投资者输送利益,会更加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知名经济学家华生在微博上表示,“新股审批制是改革核心,未见踪影。技术性修补全都进一步有利于老股东、卖方券商和网下认购的机构,但批评容易建设难,拿不出可替代的操作方案说啥也没用。”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认为,改革有一定遏制新股炒作效果,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际上新股定价与二级市场是相关的,现在两个市场定价都不合理,根本是让二级市场定价合理。
新华社昨晚发文指出,新政策对发行市盈率的规定有行政干预价格之嫌,恐使新股定价重回“窗口指导”时代。
业内认为,未来应当在完善发行环节的基础上,配套再融资、退市和并购重组等领域的改革,用系统和全局的目光看待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同时,加大市场化约束,推动各市场主体进一步归位尽责,这样才能还原股价信号的真实性。
本刊综合报道
附:网络调查结果(截至4月4日19时)
如何看待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选项 人数 比例
支持,新股发行改革期待已久,势在必行 8899 21.26%
失望,改动不大 26172 62.53%
观望,看看实施效果 6781 16.20%
新一轮新股改革能否抑制三高发行?
选项 人数 比例
应该有效果,至少能抑制高价发行 7159 17.10%
不会有实质效果,改革力度还不够 29993 71.66%
不好说 4702 11.23%
您认为哪项改革最给力?
选项 人数 比例
拟允许IPO发行存量老股 4236 10.12%
新股发行拟引入个人投资者询价 5257 12.56%
拟解除网下配售三个月的锁定期 2384 5.70%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24134 57.66%
其他 5847 13.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