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定谔的加菲
银行,自然不是什么慈善机构,乃是以相应利润为诱饵,较高的安全性作为保障,吸纳居民储蓄之后将之以更高利率贷出以牟利润的机构。那些说余额宝吸血的人应该看看,是谁在吮吸老百姓的血?
百姓的钱躺在银行里,每年涨上三毛五毛的利息,但在通货膨胀加剧,货币购买力下降的今天,把钱放进银行里就是贬值,存单早晚变成废纸,使用银行卡之后连废纸都没有了。那么存进银行的货币的购买力都去了哪里?答案自然在银行的贷款部门。
撇开银行是怎样的低进高出,储蓄在贬值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宋代的“当十钱”也就这么激起民愤的,靖康之耻也少不了这份功劳。如今有了余额宝,年化收益率比银行高不到哪里去,但至少减缓了贬值的速度。这在百姓们的眼中,大致就是比银行高的利率,如此便已经足够吸引他们了。银行失去了融资渠道不是因为没有触碰高科技的网络,而是数十年低利率,早就丢掉了人心。
那么余额宝就是个好东西吗?这个多彩的世界岂是能用黑与白来界定的,走出小巷思维,很多人都可以看到,余额宝们以及和他们合作的天弘基金们,都在做和银行一样的事情,赚钱,只不过他们不仅仅是贷款——银行也早已不仅仅是了——还包括各种形式的投资,不动产、股票、期货、基金。这些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要么需要大量资金,要么萧条程度让人望而却步,要么相关知识缺乏,操作经验更缺乏的方式,对他们而言往往不存在壁垒,他们要做到的只有一条,那就是所获收入,必须高于对外承诺的年化收益率。
于是乎,余额宝这种“傻瓜式”的投资方式就应运而生了。对银行低利率的失望,助长了涌入余额宝的资金量。而余额宝只需要拿着这些资金做一些中短期投资,其收入,留足对外承诺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至于有的人说,余额宝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造成了金融不稳定。我只能说两个半句都对,但合在一起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有鉴于余额宝们和银行们的赚钱方式一样,必然挤占了融资渠道;鉴于天弘基金们拿着比以前高百倍的票子搞投资,那么金融市场的“天气”就必然出现变化,存在安全风险那也是一定的。但是,这种安全风险,并不是银行融资渠道受到挤占造成的。在整体上,金融市场的天气改变,对于一个较为完善的体制来说,那不算是事儿,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的事儿多了去了。从另一个方面讲,如果银行们还不改变,跟晚清似的,那我相信大多数国民不会看好你。
既然整体上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有的砖厂看家人,简称专家,还指责余额宝威胁经济安全?其用心我们不知道,如果有个犬儒站在这里,那他会说:“用户存进余额宝里的钱,大多还是进入了金融市场,但这是一些新兴机构机构借助余额宝这种新模式做的,所以一些老机构就受到冲击,于是乎他们的代言人就跳出来了。”谁能保证犬儒的解释就没有切中时弊呢?
客观的讲,余额宝的出现,满足了体系内部普遍存在的储蓄增值愿望——这本来是银行的功能,不过现在是他的了——这是一种良性的调节,如果这种愿望长期积累下去,陈胜、王小波自然是危言耸听了,可那就需要银行们尽快的调整自己,作为一群臃肿肥胖的机构,显然难以像梅西一样灵动。而针对这种愿望采取相应措施吸纳资金的余额宝们、天弘基金们,无疑是选对了出手的时机。从整体的角度,这种良性调节其实是属于市场自我的,有些像是化学上的勒夏特列定律,更像是人体内环境酸碱度调节机制,而在文学氛围不输给哲学圈的经济界,那能用上的词儿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所以总的来说,余额宝只是威胁到了某些老机构的生财路子,也带来了一些流动风险,但满足了人民对于储蓄升值的广泛需求——要不然也不会涌入这么多的资金——反倒是从基础上维持了金融市场的稳定。他们在这一点上的作用,在8、9、00后眼中,比银行更优秀。
至于钮文新们,网民们应该给予他们新浪大V待遇,时不时提醒一下,别“无法唤醒装睡”了,如果效果不理想,那么请转换到愤青模式再试一次:“降低银行的融资成本就是限制群众储蓄的升值空间!中国的经济安全首先要建立在还有中国的基础上,如果群众的储蓄不升值或者贬值——事实上是一直在贬值——那么谁能保证不出现物价飞涨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