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Facebook宣布,将以约20亿美元的总价收购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 VR,后者设计生产一种智能眼镜,帮助用户体验360度3D虚拟环境。上周,谷歌发布专为可穿戴设备开发的Android Wear平台,互联网巨头的加入,给可穿戴设备火上浇了油。
国内各种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早已充斥市场,大部分出自此前生产山寨手机的深圳小厂。不过,一些用户觉得,除了运动、睡眠、饮食这些数据,以及与朋友互动外,这些所谓的可穿戴设备还谈不上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又一轮可穿戴设备风潮
2013年,可穿戴设备可谓大行其道,成为消费电子领域一股新潮流。去年6月,果壳电子发布智能手表、智能戒指等四款产品。在今年年初的移动世界大会上,华为也发布一款智能手环,将蓝牙耳机和运动、睡眠监测功能融于一体。百度联合咕咚网推出的两款智能手环,三四百元的价格,吸引了不少玩家。
产业新闻也层出不穷。咕咚手环刚刚获得6000万元B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另有消息称,小米也有可能在4月首次进入智能手环领域。
更重磅的消息,当然是上周谷歌发布的专为可穿戴设备开发的Android Wear平台,该平台获得了英特尔、高通、三星、HTC、LG、摩托罗拉等芯片大佬和主流终端厂商的支持。
200元能买个山寨手环
据美国信息咨询HIS发布的穿戴式科技白皮书预计,到2016年可穿戴设备将达到3900万至1.7亿部的出货量。诱人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互联网企业和硬件厂商投入。
记者在某电商网站上搜索“智能手环”,结果有2000多件商品,有上千元的Jawbone up手环,也有几百元一个的不知名品牌手环,不少卖家月出货量达到数百件。有些不到200元的手环,甚至还兼具通话功能。在电子市场里,也有各式睡眠计步器、儿童防走失手环、蓝牙手镯之类的智能手环产品,其中大多数是不知名的小品牌。
业内人士称,深圳大约集中了250家生产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小厂商,其中不少过去几年主要生产山寨手机。电子市场的一个商户说,智能手环进入门槛不高,“很多只是一些记录功能,装个手机App就解决了。”有一些手环定位为蓝牙防丢器,其实就是一个GPS,功能很简单,成本不高,生产也很容易。
最有名的国产山寨厂商是谷峰,去年它在三星发布首款智能手表Galaxy Gear一个月内,就成功克隆出相似产品,今年初再次克隆著名的智能手环Fitbit Force,价格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
某智能手环公司创始人黄先生说,苹果iWatch发布后,类似的产品将会铺天盖地。
功能单一 用户评价不高
有相关研究认为,可穿戴设备最大的潜力不在于硬件本身,而在于通过硬件黏住客户和收集到云端的“大数据”,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商业模式:利用“大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远程服务,为企业进行精准的投放,以及为行业机构提供研发支持等。
正因为如此,华为、百度、果壳等国内互联网企业和手机厂商纷纷推出可穿戴产品,将其视为未来移动互联的新入口。
然而,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产品,却被不少用户认为只是记录“走了几步、吃了什么、睡了几个小时”,并无其他更多的功能,很容易让人厌倦。
针对移动医疗方面的手环是目前主流可穿戴设备之一,深圳一家智能手环厂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硬件的功能主要是监测心率、体温、呼吸频率等指标,但所谓的“大数据服务”,只是后台来自医生提供的日常保健建议,实际上还不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此外,大量山寨小厂加入,在拉低可穿戴设备价格的同时,带来硬件及功能同质化、外观粗糙等缺点,降低了用户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