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是指:上年新增涉农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或者,上年新增小微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小微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按此标准,此次定向降准覆盖大约三分之二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
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明确表示,此次“定向降准”主要是“总量稳定、优化结构、疏通“三农”、小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它的作用是使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微的可用资金增加。从这个角度上说,“定向降准”主要是疏通了政策的传导渠道。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指出,这次定向降准的货币政策的出台,与以往整体“放松”或“收紧”的货币政策有所不同,这是结构性的政策调整,目的是针对产业经济中薄弱的环节进行政策引导,让薄弱的环节更有活力,让经济均衡、合理。
央行相关人士也表示,会整体考虑“定向降准”对流动性和货币市场的影响。“总体保持流动性的平稳和货币市场的基本稳定,这是总体的原则。”纪志宏说。此外,影响流动性的因素比较多,央行会在货币政策工具之间进行搭配组合,以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为什么不是全面降准
在4月25日央行执行“定向降准”以来,市场对于全面降准的猜测就没有停止过。不过,市场并没有如愿以偿,取而代之的是再次“定向降准”。
在一些权威人士看来,现实情况下,“定向降准”远比全面降准的意义来得更重要些。首先,“当前经济平稳运行、但下行压力仍较大”是高层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三农”和小微是实体经济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此次“定向降准”代表了政策的导向。下行压力需要靠结构调整加以解决。
其次,一季度的数据令市场担心经济增速下滑,降准的预期也是因此而起。但是,7%-7.5%的增速是在合理的区间之内,况且一季度的就业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最主要的是,增速的下降是政府主动调降的结果。
第三,预调微调是一种持续、渐进的措施。这种渐进式的政策措施比一次性的刺激政策更有针对性,可以避免全面刺激所造成的“误伤”。除了数量型的工具,央行还有很多货币政策工具可以使用,我们也看到央行在不断地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预调微调。“定向降准”也是其中一种。
第四,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仅靠金融政策或者货币政策来解决。市场也不要给予金融政策过多的压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金融政策只是其中需要跟进的工作之一,更多还是要靠财税、行业性的政策来协调,最主要的还有赖于企业自身。 |